健康之源 -陽光、空氣和水
健康是人人都企盼的。中國古代有許多名士,視功名利祿為糞土,但沒有不要健康的。清代的學者程允升說「福壽康寧,因人之所同欲」,意思是說幸福、長壽、健康、安寧是人人都希望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大思想家蒙台涅(Montaigne)也說「健康是自然所能給予
健康是人人都企盼的。中國古代有許多名士,視功名利祿為糞土,但沒有不要健康的。清代的學者程允升說「福壽康寧,因人之所同欲」,意思是說幸福、長壽、健康、安寧是人人都希望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大思想家蒙台涅(Montaigne)也說「健康是自然所能給予我們的最公平、最珍貴的禮物」,而英國的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則說「健康是為我們的事業和福利所必需,沒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麼福利,有什麼幸福」。可見古今中外同此一理。健康是生命美好的體現,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健康從那裡來?人怎樣才能獲得健康?卻並不是人人都明白的,讓我們來看看先賢們是怎麼說的。
美國詩人愛默生(Emerson)用他詩人的遐想給我們描述道:「面色紅潤的健康之神,在陽光里生活,在大海里游泳,在野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說明健康來自陽光、空氣和水。
「萬物生長靠太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首歌謠中的一句。確實,沒有陽光就不能長莊稼,人吃什麼?吃肉。肉從哪裡來?牛羊。牛羊吃什麼?我們且不談食物的事,人在陽光下活動,心情就會愉悅,當然暴曬例外。有一種病稱為「冬季抑鬱症」,就是因為冬季陽光不足引發的毛病。在紫外線的作用下人體的皮膚便會合成活性維生素D。而這種維生素D則是吸收鈣所必須的前提,如若缺少,鈣便不能吸收,鈣對人體有許多重要的功能,最淺顯的例子便是骨骼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所必需。兒童缺鈣,會生佝僂病,不但個子長不高,甚至還影響智力的發育。成人缺鈣則易骨質疏鬆,腰椎病、頸椎病多因此而來,一旦摔倒便會骨折,更是許多老年人甚為痛苦之事。所以,健康離不開陽光,多些戶外活動有益健康。
人不能一刻沒有空氣。但是空氣要新鮮。「非典」肆虐,預防方法里就有一條「開窗通風」。風是什麼?風是流動的空氣、新鮮的空氣。新鮮的空氣才能有益健康。我國古代人民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自然不覺新鮮空氣之重要。如今生活在高樓林立的大城市中,如果還將風視為賊,到處將窗戶關得嚴嚴實實的,空氣不流動,「死氣沉沉」怎能不生呼吸道傳染病呢?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便沒有生命。 如果不能證實火星上有水,則火星上必無無生命已成科學界的共識。我們常見到地震或礦難的報道中,人在沒有食物,但有一點水喝的情況下,可能堅持四十天而終於獲救。水能清潔肌膚,蕩滌腸胃。當然這水必須是清潔的水。許多消化道傳染病都是源於飲水的污染,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初級衛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便是「有清潔的飲用水」。且不談這些大道理,水還有保健作用,冷水洗臉可防感冒,溫水滌足可助睡眠。
除陽光、空氣和水之外,飲食當然是人生存的必備條件。孟子說「食色,性也」,要吃東西是人的本性。其實豈止是人,一切動物皆需進食。小到螞蟻,大到大象概莫例外。曾經統治地球的龐然大物恐龍,據說便是因為氣候變化,食物不足而滅絕的。今天的人類已經登上了月球,克隆了多利,遺憾的是仍然有人等待著聯合國難民救濟總署的救濟。所幸的是我們這個人口大國已經初步地解決了溫飽問題。不過問題的另外一個方面是營養的失衡,高脂肪的膳食導致了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已經成了許多發達國家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我國雖是發展中國家卻不幸也以心腦血管病為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高脂肪的膳食還使大腸癌、乳腺癌患病概率增加。鹽攝入過多,更是我國人民飲食習慣中的一大問題,鹽攝入過多,使高血壓患者增加,腦溢血、腎衰竭隨之而來。鹽攝入過多還使胃部疾病增加,甚至胃癌亦因而增多。我國的飲食文化稱著世界,可惜多是注重了口味,而少注意營養,國人的營養問題還需在「吃出健康」上多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