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補鐵吸收佳
鐵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是合成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一種原料,缺鐵後會發生貧血,影響神經遞質的功能,孩子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記憶力減退、反應低下,甚至智力低下 ;此外,缺鐵會影響消化系統功能、影響肌力,平時容易發生感染等。
據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調查,2歲以下小兒貧血的發病率為24%,此後這個數據一直居高不下。
補鐵中的誤區
平時吃紅棗赤豆湯可以防治貧血 家長認為紅棗、赤豆都是「紅」色的,血也是「紅」色,「紅」補「紅」最好。其實紅棗、赤豆均屬植物性食物,含鐵量很少,起不到預防及治療貧血的效果。
吃蛋黃補鐵 蛋黃中的含鐵量是比較高的,但是蛋黃中含有高磷複合物,影響鐵的吸收。
動物肝、血「臟」,不宜吃 當孩子有輕度貧血時,醫生推薦日常膳食中吃些動物血、肝來糾正貧血時,常遭到家長反對,因為覺得「臟」。其實肝、血中的含鐵量豐富,吸收率高,只要煮熟吃就可以。
怎樣補充鐵劑
一般均採用口服,有血紅素鐵及鐵鹽。血紅素鐵的製劑中鐵的來源為動物的血,鐵的吸收及利用率較高、副作用小。鐵鹽中二價鐵比三價鐵更容易吸收。市場上二價鐵鹽製劑有硫酸亞鐵、富馬酸鐵、琥珀酸亞鐵等。鐵鹽口服后對胃腸道的刺激較大,會出現噁心、嘔吐、大便溏薄、胃口大減等癥狀,不少家長因為不良反應大而終止服藥,貧血不能糾正。鐵鹽宜在兩餐之間服用。有人提出每隔3天或每周服藥1次可以減少不良反應,又有同樣的糾正貧血的效果。同時服維生素C可助鐵鹽的吸收。服用鐵鹽的同時喝牛奶、茶或者服抗酸葯會影響吸收。
補鐵補到什麼時候為止
如果缺鐵使血紅蛋白降至110克/升以下(6歲以下小兒)則認為孩子患有貧血。血紅蛋白在100~109克/升之間建議通過膳食補充(吃含鐵豐富的食物)糾正,在100克/升以下時要口服鐵劑及維生素C藥物治療。當貧血糾正後,不能立即停服而需繼續服藥1~2個月,使體內有一定量的鐵儲存,以防出現發熱、感染或腹瀉之後再度出現貧血。平時應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
哪些食物中含鐵量多
鐵的來源有兩方面:
1.血紅素鐵 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如動物的肝(含鐵量達25毫克/100克,吸收率為22%)、血(含鐵量為3~4毫克/100克,吸收率為12%)、紅色的瘦肉(如豬肉含鐵量在2.4毫克/100克,吸收率22%)。
2.非血紅素鐵 存在於各種蔬菜中,含鐵量低,吸收率也差。據調查,每天膳食中攝入的鐵量已達到每日推薦量,但大部分為非血紅素鐵,來自蔬菜,可以說「吃了不少,吸收很少」,最終導致貧血發生率仍高的現象。
鐵的主要食物來源可分為:1.豐富來源:動物血及肝臟、牛腎、大豆、黑木耳、芝麻;2.良好來源:各種紅色瘦肉、豬、羊的腎,乾果;3.一般來源:魚肉、穀物、扁豆、菠菜、芥菜;4.微量來源:奶及奶製品、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