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傳染病的護理與管理
對小兒傳染病的護理管理,除執行兒科護理管理要求外,還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建立預診制度 兒童時期傳染病多,傳染病門診應與普通門診分開。預診能及早發現傳染病患兒,避免和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患兒預診后按不同病種分別在指定的診室進行診治。室內有洗手及空氣消毒設備。傳染病門診應有單獨的治療室、藥房、化驗室。觀察室、廁所等。患兒診治完畢后,由指定出口離院。
2.消毒隔離制度 嚴格執行各種傳染病的隔離制度,將傳染病患兒隔置於特定場所,使其和其它患兒及健康人分開,防止傳染病的傳播。採用物理或化學消毒方法,清除或殺滅人體表面及其周圍環境中的病原體,包括對工作人員的手、病人的排泄物、生活用具及醫用器械進行消毒處置,切斷傳播途徑。並嚴格按消毒隔離規定,進行各項護理操作。
3.疫情報告 護理工作人員是傳染病的法定報告人之一。發現傳染病後應按國家規定的時間向防疫部門報告,以便採取措施進行疫源地消毒,防止傳染病的播散。
4.密切觀察 病情急性傳染病的病情進展快、變化多。小兒,特別是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不會或不會準確述說病情,護理人員應掌握小兒常見傳染病的;臨床表現及發病規律,及時仔細地觀察病情變化、服藥反應、治療效果、特殊檢查后的情況等。正確作出護理診斷,採取有效護理措施,隨時做好各種搶救的準備工作。
5.日常生活護理 小兒生活自理能力差,在患急性傳染病後更是如此,需要切實做好日常生活護理。①休息可減少機體消耗,減輕病損器官的負擔,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傳染病的急性期應絕對卧床休息,癥狀減輕後方可逐漸起床活動。②病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換氣,光線充足;③傳染病患兒多有高熱、新陳代謝旺盛而食慾減退,故飲食調配十分重要。可根據患兒的飲食習慣按病情要求給予流質、半流質、軟食或普食,做到少量多餐,盡可能保證熱量的攝入。鼓勵患兒多飲水,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昏迷不能進食者,可鼻飼或靜脈補液。④做好口腔和皮膚的護理,防止口腔炎和褥瘡的發生。
6.對症護理①許多傳染病伴有皮疹,皮疹的性質、出疹時間、部位及順序對臨床診斷有很大幫助,應加強對皮疹的觀察和護理。保持皮膚清潔,防抓傷繼發感染。皮疹搔癢時可塗5%碳酸氫鈉溶液。②患急性傳染病時,常有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等生命體征的變化。高熱增加氧耗量,還可致患兒產生抽搐,因而做好高熱護理極為重要。高熱時應及時採取適當降溫措施,高熱伴循環不良時。禁用冰水擦浴或醇浴,以免加重循環障礙出現虛脫。降溫伴大汗亦應注意防止虛脫的發生。③神志改變表示大腦皮層的功能狀態和疾病的嚴重程度,應區別引起神志改變的不同原因給予相應護理,如降溫、止痙、使用脫水劑、吸痰、供氧等。
7.心理護理 做好傳染病患兒的心理護理是傳染病護理的重要任務。傳染病住院常需要單獨隔離,易產生孤獨、緊張、恐懼心理,促使病情加重。患兒常表現出大哭大鬧、拒食、抗拒治療甚至逃跑等。護理人員對此應倍加關注、耐心勸導患兒,安心休息、配合治療。對恢復期患兒應認真安排好教養活動,如遊戲、保健操、看電視、複習功課等。鼓勵患兒適量活動,保持良好情緒,促進疾病康復。
8.衛生宣教衛生宣教是搞好傳染病管理的重要環節。護理人員應向患兒及其家屬進行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針對傳染病的流行特點,通過個別交談、牆報、宣傳畫等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