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知識:新生兒硬膜外麻醉特殊護理配合
新生兒具有體形小的特點,護士用雙手就可以將患兒扶持穩定,所以,無論患兒怎樣扭動,一般都能達到操作要求。由於新生兒身體、組織柔嫩,而黃韌帶富有彈性,穿刺針到達硬膜外腔後有明顯的落空感,使穿刺針相對固定而挺直。在穿刺時,隨著穿刺的擠壓,脊柱向腹側彎曲,這就需要配合護士在術者穿刺時維持對應的原體位。此時可用扶患兒雙膝的手輕輕頂住患兒腹部,但要求一定不能推患兒,也就是體位固定不能移動。因新生兒從皮膚到硬膜外腔的距離僅有0.6~1 cm,所以,需要配合護士有豐富的經驗,穿刺時既要維持住原體位,同時又要隨時觀察穿刺的深度,「感覺」有落空感時要立即停止用力。若操作者技術不熟練,可能看不到或者感覺不到落空感。熟練的配合者若觀察到穿刺針已刺入0.5 cm以上或針尾已經固定,就要停止用力扶持並提醒麻醉醫師測試負壓,以免穿刺針穿透硬膜外腔。在協助新生兒硬膜外麻醉時,一定要等藥物全部推完,拔出針后才能將手放鬆患兒,不要急於貼針孔敷料而使患兒扭動,造成穿刺針脫落。
特殊患兒的配合?
1、對意識清醒狀態患兒硬膜外麻醉的配合
由於患兒處於清醒狀態,一般不會影響呼吸,配合者可使患兒頭盡量前屈,使下頜貼進胸部皮膚,此時脊柱間隙呈最大程度暴露。但此類患兒由於術前禁食及病痛等原因,往往哭鬧厲害,肢體躁動,這時我們給患兒安撫奶頭吸吮,多數患兒可停止哭鬧,利於固定體位。另外,新生兒痛覺的發育尚未健全,往往是穿刺針已XX皮膚,甚至穿刺已成功時患兒才有感覺,開始哭鬧。此時應提醒麻醉醫師,固定穿刺針的雙手不可過緊,只需輕輕扶住穿刺針即可。因為新生兒輕微的躁動,都可將穿刺針帶出或穿透硬膜外腔,故要等配合護士重新固定患兒后,麻醉醫師方可繼續操作,以免操作半途而廢,甚至出現全脊髓麻醉的嚴重後果。
2、對麻醉狀態下的患兒(包括給基礎麻醉或氣管插管患兒)硬膜外麻醉的配合
氣管內插管+硬膜外麻醉,是便於管理和安全穩定的麻醉方法。對於一般情況較差或行開胸手術的患兒,例如,食道閉鎖病人往往先進行插管全麻,然後再進行硬膜外穿刺。給此類患兒穿刺時,可將患兒頭稍後仰,在貼近床面一側的頜下墊一小圓枕,使氣管插管保持平直以保持正常呼吸。由於患兒已行全麻插管或給了基礎麻醉,此時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使用自製簡易呼吸囊保留自主呼吸的患兒,要注意呼吸囊的起伏波動情況;使用呼吸機的患兒,要注意呼吸機的工作狀況。同時要注意觀察有無脫管現象,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3、對腹脹患兒硬膜外麻醉的配合
當新生兒腹部膨隆明顯(例如巨結腸危象病人),通過5例病人配合認為,此類病人往往腹脹明顯甚至腹部皮膚發亮,這時輕微的擠壓都可造成嘔吐或呼吸困難。配合硬膜外麻醉操作時應注意使新生兒雙膝彎曲,貼近腹部時要適度,維持穿刺體位,將脊柱固定即可。此時可將患兒肩及臀部稍向腹部彎曲,在穿刺時適當頂住患兒胸部,切忌將患兒雙膝用力擠壓腹部,以免造成嘔吐及意外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