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的健康糾結第180期:胃病和情緒有關
春季,萬象更新之季,亦為百病易發之時,譬如胃病,就特愛在這個時節「湊熱鬧」。而胃病易生,常因春季氣候無常,飲食無律不潔而致,然,據說,胃病犯了,還與情緒有關?本期,寡人特來糾結一番~
本期話題:胃病和情緒有關?(精裝版健康糾結)
本期出場人物:卞姑
其實,胃和情緒的「親密關係」,鄉親們並不陌生――當你心情愉快時,胃也會「愉快」地食慾大增,而當你心情不好時,胃也同樣會「鬧脾氣」,甚至對身體造成傷害。另外,之於卞姑這類的白領女,常處沉重工作壓力下,慢性胃炎的發病率也是相當高的。
■ 為何情緒會致胃病?
中醫常曰,「百病皆生於氣」、「肝胃不和」、「肝脾不和」等,說的就是情緒能致(胃)病。因肝主疏泄,脾胃主運化腐熟,肝之疏泄功能正常,有助於脾胃之消化吸收。若因情志不暢,肝之疏泄功能失調,則脾胃運化功能障礙,從而易致脾胃疾病的發生。常表現為胃痛、噁心嘔吐、痞滿、泛酸等等,稱為「肝脾不調」和「肝氣犯胃」。
而臨床亦發現,不少慢性胃病的患者,患病前就有神經衰弱,長期失眠、焦慮、憂鬱;或由於過度的精神刺激、心境不佳、長期情緒低落等,以致植物神經機能失調,胃部血管痙攣性收縮,胃粘膜營養不良,胃腺分泌異常等,長期失調則發生慢性胃病。
■ 春季胃病高發 亦與情緒有關?
春季,氣候乍暖還寒,風、寒、濕氣易侵襲人體,一方面會刺激人體胃酸分泌異常過多,導致胃病發生;另一方面,春季病菌繁殖活躍,食物易腐壞變質,也易導致「病從口入」。SO,春天常為胃病――包括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硬化等疾病伴消化道出血的高發之季。
然,春季胃病高發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肝氣不疏、情緒不暢。因為春季,正逢肝氣當令,人們容易肝氣盛、肝火旺而誘發負面情緒。與此同時,春季多變的氣候環境,也很容易影響鄉親們的情緒,這都會影響食慾,從而引發胃病。故此季,鄉親們除了注意飲食調攝防治胃病外,保持愉快心情亦尤為重要。
■ 如何應對春季胃病?
2、注意飲食生活調理。如戒煙酒,忌食生冷肥甘及粗糙、過硬、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或饑飽失調、飲食不規律等不良習慣。
3、勞逸結合,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4、你還可用薏苡仁(苡米)、山藥、大棗、茯苓、芡實等煮粥飲,通過食療的方式,健脾補氣、強身健體。而愛生氣、易胃痛的人不妨用點玫瑰花泡水代茶飲,可以疏肝理氣止痛。感寒受涼引起的腸胃功能紊亂,可以用生薑3-5片熬湯,再撒少許胡椒面攪勻后乘熱喝下。
5、當然,也要慎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如激素、阿斯匹林、保泰松、一些抗凝葯等。中藥中過於苦寒的藥物如龍膽草、苦參、黃連等,也要慎用、少用,或短時間應用。
■ 寡人糾結的結果:
常曰「春季養生胃為先」。而春季之胃,可謂「嬌滴滴」而更需「呵護備至」。又鑒於情緒對健康的重大意義,鄉親們可得要經常笑口常開才行。
往期話題:人為何會喜極而泣?
傷口愈合時為何會發癢?
打噴嚏捂嘴好嗎?
健康網(www..net)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