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患者複查注意啥
受訪專家: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戴啟明
在心內科診室,定期複查的「老常客」佔了很大比例。對於心內科的常見病,定期複查時應查什麼項目,平時又該注意什麼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戴啟明特為「老病人」編寫了一份複查指南。
1. 高血壓。高血壓,位居慢XX的榜首。戴啟明建議高血壓患者起初半個月到1個月複查一次,做個心電圖,監測血壓、心率等。病情平穩后可以3個月左右複查一次。此外,3個月查一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如果血壓控制理想,平時在家可以每周監測血壓2~3次,控制較差則每天監測。
2.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要注意記錄自己平時的心率、血壓,留意心絞痛發作情況。很多冠心病人都合併高血壓,血壓建議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上下,堅持監測,並且起初每半個月到1個月複查心電圖,穩定後放寬到3個月。由於冠心病人要長期吃藥,因此每隔3個月要查一次肝腎功能以及血糖情況。疑似冠心病的人也可參照上述時間定期檢查。
3. 心力衰竭。患者及家屬要定期監測病情,注意觀察患者的脈搏、血壓、面色、尿量、體重等變化情況。當患者出現體重一天內增加1千克以上、尿量減少、呼吸困難不能平卧、下肢浮腫及噁心嘔吐等情況時,表示心衰病情已經加重,應立即就醫治療。
心衰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即使患者目前病情穩定,每隔2~3周也應到醫院複查心電圖、心功能測定、體重與水腫情況、血鉀、血鈉、血鎂以及血尿素氮、肌酐等項目,以便及早發現異常情況,調整治療藥物。
掃碼或關注微信公號XXkkxxg
回復【風險】即可測試
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患者要對自己心率、心律有一定了解,遵醫囑用華法林。患病之初每周都應複診,穩定后1~3月複查一次。要定期複查心電圖、電解質、肝功、甲功等項目,因為抗心律失常葯可影響電解質及臟器功能,定期複診也有助於觀察用藥效果和調整劑量。
5. 起搏器術后。安裝起搏器后的患者,前2~3個月起搏器植入側上肢不要做大幅度活動,以防導管電極未被包埋牢固而發生脫位。術后應定期來院複查,一般安裝后3個月應做一次程式控制調試,了解起搏器工作情況,使其處於最佳工作狀態。以後可6~12個月複查一次。要避免外界因素對起搏器功能的干擾,禁止XX強磁場、電視和電台發XX站、雷達地區、變電站、有電弧光焊接的場所等地,以免干擾起搏器工作。病人也不能進行核磁共振、電熱療、磁療等影響起搏器功能的檢查治療。
專家建議,應隨身攜帶和保管好起搏器植入卡。起搏器的電池都有一定壽命,至擔保期的前一年開始隨訪次數應增加,一般7~8年就要更換起搏器。
6.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對於心臟支架術后的患者,一般建議6~12個月進行一次冠狀動脈造影,並複查心臟彩超、心電圖及血脂、血糖、肝腎功能等。如果術后病情緩解,但是1個月左右又反覆出現胸悶、心絞痛等情況,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一般術后2~3周第一次複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複查相關化驗檢查,並調整藥物劑量。一定要注意,很多冠心病的用藥劑量並非固定不變,如他汀類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β受體阻斷劑等,請務必謹記。
以上內容僅授權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掃碼或關注微信公號XXkkxxg
回復【風險】即可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