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哮喘易反覆發作治療也可採用食療法
小兒哮喘是寶寶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它具有反覆發作、難以根治的特點。寶寶一旦患上小兒哮喘,不但會影響身體健康,也會讓家長承擔很大的精神壓力。小兒哮喘是什麼?
小兒哮喘起病或急或緩,嬰幼兒哮喘發病前往往有1~2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包括鼻癢、噴嚏、流清涕、揉眼睛、揉鼻子等表現,並可有明顯的咳嗽、喘息。年長的寶寶起病往往較突然,常以一陣陣咳嗽開始,繼而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等。具體的表現如下:
1、常有噴嚏、流鼻水、鼻癢(過敏性鼻炎)、喉癢、咳嗽(過敏性咳嗽)等先兆癥狀。
2、可有刺激性咳嗽及白色泡沫痰。
3、多次屢發的呼吸困難,伴喘鳴音以夜間為重。
4、發作時,雙肺可聞及廣泛喘鳴音,部分可聞及濕性羅音,叩診過清音。
5、哮喘發作時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在合理應用擬交感神經藥物和茶鹼類藥物仍不見緩解者,稱為哮喘持續狀態。可出現明顯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可見出汗、青紫、面色蒼白,甚至神志不清。哮喘持續狀態死亡率高。
2歲以下的寶寶往往同進度患有濕疹或有其它過敏史,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哮喘誘因,由於再接觸過敏物質引起支氣管痙攣,粘膜水腫,粘液分泌物增多,導致毛細支氣管狹窄,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起病可緩可急,緩者輕咳,打噴嚏和鼻塞,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起病急者一開始即有呼吸困難,氣促鼻翼扇動,嚴重時可出現「三凹征」,其表現為胸胃上窩,脅骨間隙及劍突下,在吸氣時凹陷,如不及時處理,可出現缺氧,口唇紫紺,伴有咳嗽及泡沫痰,哮喘持續不緩解時,嚴重的缺氧使小兒有煩躁不安,出汗,精神萎靡,面色蒼白,青紫等嚴重癥狀,病情到這種程度就非常危險了,需要特殊治療與護理才能挽救小兒生命。
了解了小兒哮喘的情況,除了採取正規性的技術進行治療之外,平時要做好食療措施。那麼,如何進行食療?
鮮蘿蔔500~600g,豬肺1具。蘿蔔洗凈切塊,豬肺反覆洗凈,切塊,一起燉爛熟調味食用。能補肺降逆、順氣平喘。可治虛性哮喘。
蘿蔔雞蛋湯:
冬至前後,取紅皮白心大蘿蔔1個,對剖成兩半,中間挖空成蛋形,放入新鮮雞蛋1個(頭朝上),然後將兩半合攏,用線繩紮緊(注意不要把雞蛋壓碎),將其載入花盆內適當澆水曬太陽,使蘿蔔成活,長出新葉,待81天後挖出,取蛋,蘿蔔洗凈切片,用水煮熟,再打入雞蛋(已散黃,但不臭),煮熟,不加鹽,分次食用。能補虛損,理氣血,止咳化痰平喘。
蘿蔔汁蜜:
白蘿蔔汁300ml,加蜂蜜30g,混合拌勻備用,每日3次,每次用開水沖服100ml,能潤肺補中,潤腸通便,化痰止咳平喘。
白蘿蔔汁:
核桃蜜糖糊:
材料:蜂蜜和核桃仁120克
做法:先將核桃炸酥,研成細末,然後倒入蜂蜜攪拌一些,調成糊狀即可。食用方法:分7天食用,兒童的話用量減半。
蟲草洋參肉湯:
材料:豬瘦肉200克,生薑1片,花旗參6克(或党參15克),冬蟲夏草6克
做法:將材料放入鍋里,倒入1碗水,用文火燉2個小時即可。
食用方法:喝湯吃肉,每周吃1-3吃,3個月為1療程,需再服用的話,要先停服1個月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