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規範治療才能好徹底
踝關節是人體在運動中首先與地面接觸的主要負重關節,也是日常生活和體育運動中較易受損傷的關節之一。踝關節周圍韌帶(包括內側韌帶、外側韌帶、下脛腓韌帶等)在保持踝關節的穩定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而也較易受到損傷。
專家介紹說,踝關節扭傷占全身關節扭傷的80%以上。很多人對腳踝扭傷或韌帶損傷不予重視,就容易形成習慣性踝關節扭傷。那麼,到底踝關節扭傷后如何進行正確治療與康復呢?
1.早期忌按摩和推拿:此時按摩和推拿均可使韌帶撕裂加重,也會損傷毛細血管使血液滲出到組織間隙易引起腫脹。
2.冰敷和熱敷:在踝關節扭傷24小時以內,可將冰袋置入毛巾內冰敷患處20分鐘,間隔30分鐘再冰敷,可以收縮血管、消腫止痛。不可持續冰敷,以免導致局部組織壞死。48小時之後再行熱敷,加快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使組織間隙的滲出液儘快地吸收。可用熱水泡腳或將熱水袋置於毛巾內熱敷20分鐘,一天1~2次。
3.腫脹:只有改善血液循環,才能消除腫脹。方法是:使用活血化瘀中藥;使用上述冰敷和熱敷;腫脹嚴重時卧床休息,抬高患足。另外,飲食上以清淡為主,禁忌辛辣刺激之品。
4.功能鍛煉:功能鍛煉旨在防止損傷后粘連。方法是放一圓木棍或圓瓶在地上,用腳底來回搓動。腫脹嚴重者應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做足部背伸、跖屈運動(前者是蹬腳,腳向腳掌方向運動;後者是抬腳尖,腳向腳背方向運動),以利於靜脈迴流、消腫。待腫脹消散后,採用提腳跟運動,兩腳站立,兩臂自然下垂。提腳跟使腳跟離地,還原。活動量根據損傷程度靈活掌握,活動範圍由小至大,活動速度由慢至快。
如長時間出現局部腫脹、關節鬆弛、不穩、疼痛,反覆扭傷,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就可能造成關節積液、骨錯縫甚至有骨髓水腫了,此時最好去正規醫院做治療,依然可每日堅持熱水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