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中的微創,直腸癌術后無刀口,他們做到了!
結直腸癌已是我國最為常見的癌症之一,近年來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幸運的是,如果早期干預及時,結直腸癌的術后一般都比較良好。近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團隊為一位早期結直腸癌患者成功實行被稱為是「微創中的微創」NOSES全腔鏡下手術,全程無刀口。
「無刀口」完成腸癌手術,出血僅15ml
近日,來自海珠區48歲的鵬哥(化名),反覆左下腹隱痛1月,最近1一周開始伴血便。鵬哥想起早些年也會偶爾有類似的情況,就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進行了檢查。
入院一檢查,發現竟是乙狀結腸癌。不幸中的萬幸,鵬哥的結腸癌是早期,鵬哥及家屬要求微創治療。結合鵬哥家屬要求和病情,普外二科副主任鄭權決定為他採用NOSES手術。
NOSES手術?鼻子手術?當然不是,它就是近年來國內外頂級醫學中心開展的新技術:(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它是指使用腹腔鏡器械、TEM或軟質內鏡等設備完成腹腔內手術操作,經自然腔道(直腸或XX)取標本的腹壁無輔助切口手術。
鄭權介紹,該手術與常規腔鏡手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標本經自然腔道取出,避免了腹壁取標本的輔助切口,術后腹壁僅存留幾處微小的戳卡疤痕。
在做好精密的術前準備和評估后,鄭權團隊成功的完成了該手術,術中出血僅15ml,手術時間也較傳統手術大為縮短。腹部僅有幾處不足0.5--1cm戳卡傷口。
鄭權團隊還為鵬哥進行了圍手術期ERAS(加速康復外科技術)管理,術後幾乎未感受到疼痛,術后第2天下床活動,給予進食流食,術后5天即康復出院,手術費用也較傳統腹腔鏡手術少了3000元。
下一頁:NOSES手術有嚴格指征,腸癌防治關鍵要早發現
NOSES手術有嚴格指征,腸癌防治關鍵要早發現
一提到手術,大家就會想到要開刀。對於結直腸癌手術,大家一定會想到腹壁長長的刀口和術后遺留張牙舞爪的「蜈蚣蟲」疤痕。
儘管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已是微創手術,但手術切除的標本仍需要通過約3-5cm的腹部切口取出,造成患者術后仍有不小的疤痕,實乃美中不足。
鄭權介紹,NOSES全腔鏡下手術完全免除了腹壁的小切口,標本經肛門等人體自然腔道取出,彌補了這一缺陷。NOSES手術顯著的優勢在於:腹部幾乎沒有疤痕,手術恢復更快,疼痛更輕,手術費用還更低,可謂是微創中的微創。
雖然,NOSES手術將微創做到了極致,那患者不免擔心,腫瘤有沒有切除乾淨,會不會在自然腔道取出標本時,造成種植轉移,從而更容易複發呢?
鄭權表示,其實並不會,與常規腹腔鏡手術比較,NOSES術主要區別在於取標本途徑和消化道重建方式。其它手術步驟,包括腸管切除、淋巴結清掃、系膜遊離等,均與常規腹腔鏡手術一致。而取出標本時,為了保證無瘤操作,術者會將切下的腫瘤標本用保護套包裹取出。
鄭權鄭重提醒,這類手術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NOSES手術,它有較為嚴格的手術適應症,包括:腫瘤浸潤深度以T2~T3為宜,經直腸NOSES術的標本環周直徑<3?cm?為宜,經XXNOSES術的標本環周直徑3~5?cm為宜等。
鄭權建議,對於腸癌的防治,關鍵還是要早發現早治療,如果出現反覆便血,腹痛,大便性狀改變,建議早期行胃腸鏡檢查。
通訊員: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