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公認的健康吃飯法,竟增加腦卒中風險,還讓你變傻!
近年來,素食和純素飲食越來越受歡迎,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加入「吃草」大軍。吃素等於健康、吃素更環保的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
9月4日,頂級醫學雜誌BMJ 發布一項重磅研究[1]:吃素的人,更容易卒中!
卒中風險高達20%
研究人員發現,素食者和純素食者卒中風險比吃肉者高達20%,這相當於10年內每1000人中會增加3例卒中患者,其中出血性卒中的比例最高。
數據都是靠實驗來說話,這個實驗大致是這樣的,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將48,188人分為三撥:肉食者(不管他們吃的是魚、乳製品,還是雞蛋,反正什麼肉都吃,無肉不歡);食魚者(不吃肉但吃魚的人);素食者,包括純素食。
研究人員就想通過這個實驗看看這3撥人得缺血性心臟病和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類型)的情況。
在漫長的18.1年的時間里,研究人員發現了2820例缺血性心臟病和1072例總卒中(包括519例缺血性腦卒中和300例出血性腦卒中)。
在考慮了病史,體力活動、吸煙以及可能影響結果的其他因素之後,得出結論:素食者和食魚者患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會降低13%,但是中風的風險會增加20%。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素食者和食魚者對比肉食者,患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明顯降低,但患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全腦卒中的風險明顯增加,特別是出血性卒中,風險比快接近2。
雖然這個研究主要以白人為主,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一個讓人難受的事實:中國是一個卒中大國。
2016年全球1367萬例卒中病例,中國居然獨佔555萬[2]。今年,發表在Lancet Neurol上的文章[3.4]及評論也是毫不客氣,又把中國扶上了全球卒中的頭把交椅。
我們發生卒中已經比別人高了,吃素是不是可能帶來更高的風險呢?
這個結論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思考,著名的地中海飲食大力提倡以魚類蛋白作為肉類蛋白的主要源頭,但在這個研究里,魚食者也卒中風險升高,難道是因為魚中缺乏某些物質嗎?期待進一步的研究。
吃素不僅增加卒中風險,還讓大腦變笨
近期另一則發表在BMJ上的文獻則表明[5]:素食會剝奪大腦必要的營養成分,這種必要的營養成分就是我們熟知的膽鹼,它的缺失會對大腦造成損傷。
膽鹼不能自給自足,它和ω-3脂肪酸類似,主要通過攝入肉類獲得。
膽鹼作為一種能穿過血腦屏障的物質,不僅可以穿過血腦屏障對大腦記憶區細胞的生長發育起作用,還能夠XX腦細胞中製造有助於大腦健康的化學物質。除此之外,它還是脂質代謝,肝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調節所需的關鍵營養素。
然而多數國家的膳食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膽鹼攝入量是低於建議水平的。一項2018年的統計顯示[6]:中國成年人每日食物源的膽鹼攝入量為318毫克(男)與289毫克(女),嚴重低於建議水平。
研究人員Derbyshire博士也建議在飲食中應適當攝入一些富含膽鹼的膳食,如牛肉、雞蛋、乳製品、魚和雞肉等。
所以,就算有再多研究證明吃素有益於健康,我們也不要盲目追求吃素。
如果成年人自己選擇素食增加了卒中或者變傻的風險,這是自己選擇,自己可以對自己負責。可怕的是,現很多家長還流行從小給自己孩子吃素,按照上面的情況看,吃素絕對影響神經系統發育,是對兒童不負責任的迫害。
如何科學吃肉?
雖然吃肉有必要,但是作為「肉食主義」的你可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有研究證明攝入肉類較多(≥46.5克/天)的人,其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顯著升高。
所以科學吃肉很關鍵!
1.控制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7]推薦平均每天攝入魚、禽、蛋和瘦肉總量120~200克,具體攝入量請參考如下:
建議每天搭配:一個雞蛋+50g瘦肉+50g魚、一個雞蛋+50g瘦肉+250ml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搭配。
2.吃瘦肉
雖然動物性食物由於其脂肪含量較多、能量高,有些還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可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病風險,所以建議吃瘦肉。此外,為了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建議去皮食用,且避免用煎炸的方式烹調。
3.少紅肉
吃肉時,首選水產品,禽類次之,最後是畜類肉。有研究表明,隨著紅肉攝入量的增加,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也顯著增加。
4.少加工
煙熏和腌制肉類在加工過程中易遭受一些致癌物的污染,過多食用可增加腫瘤發生的風險,建議少吃或不吃。因為熏制食品的熏煙中含有200多種化合物,在熏制過程中可污染食品,從而增加人體腫瘤的發生風險。
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餐餐有葷有素,科學搭配,身體不累。
參考文獻:
[1]https://www.bmj.com/content/366/bmj.l4897
[2] The GBD 2016 Lifetime Risk of Strok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Country-Specific Lifetime Risks of Stroke, 1990 and 2016. N Engl J Med 2018;379:2429-37. doi: 10.1056/NEJMoa1804492.
[3] GBD 2016 Strok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1990C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Neurol. 2019 Mar 11. pii: S1474-4422(19)30034-1. doi: 10.1016/S1474-4422(19)30034-1.
[4] Gorelick PB. The global burden of stroke: persistent and disabling. Lancet Neurol. 2019 Mar 11. pii: S1474-4422(19)30030-4. doi: 10.1016/S1474-4422(19)30030-4.
[5].https://nutrition.bmj.com/content/early/2019/09/03/bmjnph-2019-000037
[6]Guasch-Ferré M.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Red Meat Consumption in Comparison With Various Comparison Diets>[7]KEY T J, APPLEBY P N, BRADBURY K E, et al. Consumption of Meat, Fish, Dairy Products, Eggs an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 Prospective Study of 7198 Incident Cases Among 409,885 Participants in the Pan-European EPIC Cohort [J]. Circulation, 2019.
[7]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北京:人們衛生出版社,2016
以上內容僅授權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掃碼或關注微信公號XXkkxxg
回復【風險】即可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