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皮膚有這幾大變化,是癌細胞突擊,別錯過治療時間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傷害的器官。我們對微小的皮膚損傷往往並不在意,因為它們通常無需特別注意也會自行好轉。但很少人知道的是,皮膚也可能是其他癌症的「試金石」,人體內是否罹患腫瘤,有時看一眼皮膚狀況便知。
體內有瘤,皮膚會報警
黑痣――黑色素瘤
人體全身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黑痣,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習以為常, 然而這些看似平常的黑痣有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危險, 來源於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就大多由黑痣惡變而來。
據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腎癌黑色素瘤內科主任郭軍教授介紹,惡性黑色素瘤是由異常黑色素細胞過度增生引發的惡性腫瘤,惡性程度極高,占皮膚腫瘤死亡病例的極大部分。且目前對黑素瘤的治療手段有限,放療、化療等傳統的輔助治療效果不佳。
由於黑素瘤容易發生器官轉移,一旦出現轉移,預后極差,五年生存率不到10%。
黑色素瘤具體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是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環境危險因素是間歇性日光照XX。色素痣惡變的誘因則與長期慢性刺激、創傷和不恰當的治療有關。另外,繼發病毒感染或免疫功能下降、女性絕經期體內激素變化等因素,均可誘發黑痣惡變。
如遇下列徵兆要高度警惕色素痣惡變:病變出現在踝部、足底、趾指、掌及甲下等易受摩擦部位;局部雜色,灰褐色病變中出現紅、白、藍相間的色彩,尤其是藍色時更具診斷意義;邊界不整,出現了衛星灶;色素痣突然長大、發癢、刺痛或表面潰爛、出血、經久不愈。
對於皮膚不明原因出現暗紅色、無痛性腫塊或難以愈合的潰瘍,甚至類似原發性皮損但久治不愈的皮膚表現,患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有可能是在提示你原發腫瘤複發或無癥狀潛在性內臟腫瘤的存在,這種情況又被稱為皮膚轉移癌。
皮膚轉移癌是指惡性腫瘤通過血道或淋巴道進行遠處轉移,還可通過組織間隙擴散或手術種植(醫療操作過程中的器械或手套等意外帶入瘤細胞)而繼發於皮膚的病變。總體來說,皮膚轉移癌發生率不可謂不高。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Hershey 醫療中心的 Lookingbill 等分別于1990 和 1993 年就皮膚轉移癌的相對頻率和轉移部位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研究,所涉及的腫瘤患者病例數所涉及的腫瘤患者病例數分別 7316 例和 4020 例,其中皮膚轉移癌患者占比分別為5%和 10%。
皮膚轉移癌臨床可表現可分為結節型、炎症型和硬化型,其中以結節型多見。顏色可為膚色、淡紅色、紫紅色或棕黑色,直徑≥3 cm,結節質地硬,大多可移動,通常不破潰,多無自覺癥狀。根據以往的文獻報道,皮膚轉移癌78.6%以瀰漫性浸潤性紅斑及紅斑基礎上丘疹、結節及斑塊為主要表現。任何惡性腫瘤都可能發生皮膚轉移, 男性皮膚轉移癌原發腫瘤主要來源於肺癌、肝癌、大腸癌、惡性黑素瘤、口腔鱗狀細胞癌, 而女性原發腫瘤多為乳腺癌、結腸癌、惡性黑素瘤、卵巢癌及XX癌。如果患者能敏銳地捕捉到這種皮膚發出的信號,就有可能儘早明確診斷原發腫瘤,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後有積極意義。
奇癢難忍――惡性腫瘤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內髒的一面鏡子,它可以映照出人體內部某些疾病的蛛絲馬跡。據皮膚科醫生臨床觀察,當人體內有惡性腫瘤形成時,大多數患者都能在體表皮膚的相應部位出現局部的疹癢現象。發生惡性程度較高的惡性腫瘤時,還可能出現全身性皮膚瘤癢。
國外醫學專家調查發現,50%的直腸惡性腫瘤,25%左右的XX器官惡性腫瘤病人都可發生不同程度的皮膚疹癢,有些皮膚瘤癢在腫瘤發現前的幾個月。另有資料統計,在患腺癌的老年婦女中,發生皮膚痊癢者可占25%~60%;患惡性淋巴瘤的老年人,有16%~30%發生全身性皮膚痊癢。
這是因為,當人體內發生惡性腫瘤時,腫瘤的組織細胞能產生一種叫組織胺和蛋白內分解酸的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隨血液循環到皮膚后能刺激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從而引起皮膚疫癢。因此在沒有藥物過敏或外界因素刺激的情況下突然發生劇烈的皮膚痊癢,而皮膚外表又無任何皮疹和其他皮膚損害,並經過用止癢藥物又無效果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
出現皮膚異常,去醫院如何檢查?
當發現皮膚出現異常,首先應去醫院皮膚科就診,皮膚科常見的檢查手段就是皮膚病理。但若是懷疑患者患有皮膚轉移癌,除了傳統的皮膚病理外,目前皮膚鏡及反XX式共聚焦顯微鏡 (RCM) 逐漸得到更多應用。
皮膚鏡通過光學放大作用,不僅用於觀測黑色素瘤、日光性角化病等常見皮膚腫瘤,還可輔助診斷如梅克爾細胞癌、血管肉瘤、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等較少見的皮膚腫瘤。RCM則是利用光學共聚焦原理,對皮膚進行三維掃描成像,主要用於淺表性皮膚疾病、血管性皮膚病及色素性皮膚病的檢測。此外,在檢測深度方面,皮膚高頻B超具有相當的優勢,可用於探測較深的皮膚腫瘤的邊界範圍及血管情況,因此也受到臨床醫生的歡迎。
當體內產生腫瘤,多數人其實沒辦法第一時間知道,患癌的癥狀也往往不明顯;而皮膚表現更直觀,易於被患者發現而當成皮膚病就診。對於皮膚科醫生來說充分認識皮膚轉移癌的臨床特點, 在診療過程中提高警惕, 為患者爭取治療時間有重要意義。而對於患者來說,正確認識疾病的發生髮展過程,轉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舊觀念,更有利於及時發現疾病,戰勝疾病。
參考資料:
[1] 董勵耘,陶娟. 2016年皮膚腫瘤臨床進展回顧[J].皮膚病與XX,2017(01).
[2] 許媛媛,肖飛,劉彥霞等. 黑色素瘤與色素痣的轉錄組學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誌,2019(03)
[3] 楊曉娟,王國芳,李振魯等. 以皮膚表現首診的胃癌一例併發皮膚轉移癌臨床分析[J].實用皮膚病學雜誌,2016(06).
↑點擊去參與測試 拜拜粗腰肥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