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uuuwell.com 2020-11-21 12:48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可以明顯感覺到身邊小孩變得越來越多。很多家長都把小孩子捧在手心,害怕他們累著,害怕他們生病。
而小兒肺炎作為小兒常見病,各位家長並沒有對它很了解,很多家長對於小兒肺炎存在不少的誤區。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更多關於小兒肺炎的常識。
誤區一 孩子沒發熱,肯定不是得了肺炎
發熱是小兒肺炎的主要癥狀之一,但這意味著沒有發燒的癥狀,孩子就沒得小兒肺炎。孩子患上了肺炎有可能體溫會很高,但也可能不發熱,甚至有可能體溫低於正常值。
年齡越小的孩子,肺炎的臨床表現越不明顯。舉個例子,3個月以下的小孩得肺炎,往往不會有發熱的現象,孩子可能表現出吐奶、嗆奶、吐沫、氣促等。
各位家長不能以發不發熱來判斷小孩是不是得了小兒肺炎,需要綜合多種情況進行理性判斷。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雖然大部分肺炎是由細菌引起的,可使用抗生素治療,但使用抗生素治療不了由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真菌甚至過敏引起的肺炎。
不要盲目用藥,肺炎的病因才是使用藥物種類的關鍵。絕不是所有的肺炎都需要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千萬不要急於停葯。很多家長顧慮治療肺炎時藥物的副作用,看到孩子稍有好轉就想要停葯。停葯后往往導致肺炎複發,需要重新開始治療。
這樣不但增加了孩子的痛苦,還延長了治療時間,容易引起細菌耐藥性,給接下來的治療造成困難。
誤區四 孩子肺炎用藥沒起色,立即換藥
各位家長需要知道,不是每一種治療藥物都能立竿見影,很多藥物起效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頻繁換藥不利於小兒肺炎的治療,治療小兒肺炎還是得謹遵醫囑。
其實,小兒肺炎治療口服藥物只要選對藥品,用對方式,可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的。不用盲目相信輸液打針比吃藥療效好。小兒肺炎患者病情較輕的,根據情況口服藥物即可。對於病情較為嚴重的小兒肺炎患者,難以口服藥物,可考慮輸液或打針治療。
看到這裡,各位家長應該知道了不少關於小兒肺炎的常識,記得要規避掉上面小兒肺炎誤區,不要讓孩子多受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