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便血或是大腸癌徵兆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但是大腸癌的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或者癥狀不典型,與腸炎、痢疾、腸結核、消化不良等疾病相似,有時候難以鑒別。你知道嗎,頻繁便血可能是大腸癌早期徵兆。
自我檢測大腸癌的方法
大腸癌引起的便血與痔瘡出血最為相似,便血呈鮮紅色,成滴狀附於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增加、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等癥狀。
如果以下5種癥狀,連續出現三種以上,大腸癌很可能已是中晚期,應及早到正規醫院排查:
1.便血:對於便血突然加重,大便與血混合,或者以前沒有便血,突然出現便血;
2.大便性狀改變:大便突然變細,不成形,總是黏馬桶等;
3.排便習慣改變:排便變得不規律,沒有定點排便,有時一天要跑幾次廁所,有時又一連幾天便秘。
4.消瘦:貧血、不明原因消瘦常是大腸癌中晚期表現;
5.腹痛:無意間在肚子上摸到一個很XX腫塊,用力會感到疼痛,總是隱隱肚子作痛,還伴有腹脹。
這些習慣的人易被腸癌「盯上」
1、不愛吃蔬果、全谷
膳食纖維有助於通暢大便,保護腸道健康。目前認為,每天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是比較理想的。但有調查發現,大部分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入量是不夠的,只有13~15克。
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的,非水溶性的即蔬果中一絲一絲的纖維,而水溶性的即口感嫩滑的食物,如菇類、海藻類等,還有一些看起來不黏,卻有豐富的果膠,如蘋果、燕麥、牛蒡等,也要多加攝取。
2、不愛喝水
水喝不夠,吃再多高纖維素的食物,大便也無法排出來。每天喝5杯水(約2500毫升),就可以降低45%大腸癌概率。
晨起喝一杯水非常重要,因為這樣不僅能補充睡眠時流失的水分,更重要的意義是誘發「胃結腸反應」,適度刺激副交感神經,誘發自然的便意。
3、胖子
肥胖會引起發炎,而發炎在癌症發展的各個階段如癌變、侵襲、轉移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自己胖不胖,腰圍就能給出答案。男性腰圍建議不超過90厘米,女性腰圍建議不超過80厘米。
4、不運動
大腸癌在白領中的發病率上升很快,和久坐、運動少有很大關係。運動少,腸胃蠕動慢,會增加腸道癌變風險。
建議:每天上廁所低頭看看 50歲以後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1、每天上廁所低頭看看,及時發現便血等早期信號。
4、不要熬夜,保持睡眠充足,提高自身免疫力。
6、有大腸癌家族史要注意檢查,或者有多發XX肉的,應及時治療。
7、建議50歲以後,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發現息肉馬上根除。
出現便血,不可不當回事,及早檢查,及早治療。肛門指檢、肛門鏡檢查、腸鏡檢查,是檢查痔瘡和腸癌的三種常見的檢查。尤其是腸鏡檢查,是篩查腸癌的「金標準」,不能躲,一定要及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