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uuuwell.com 2020-11-21 22:17
秋分時節,自然界的陽氣收斂,陰氣漸長,氣溫逐漸降低,萬物生長成熟。人與天相應,五臟之中,肺主秋季,秋季的主時之邪為燥邪,肺的功能失調常出現內燥的改變。因此,秋分養生重在養肺、潤燥。
秋分飲食要平補秋分時,陰陽相半,晝夜平均。人體也應該順應氣候的規律,以「平」為原則,飲食要平補,不可過食大寒大熱之物。秋分正是螃蟹肥美的時候, 但螃蟹性寒且一般人吃的時候會配生薑、紫蘇調味。紫蘇、生薑味辛,有發散之效,秋季不宜多吃。
秋季宜常吃味甘微酸、性平稍涼,具有養陰生津、潤燥潤肺的食物,如梨子、甘蔗、荸薺、葡萄、柑橘、銀耳、蜂蜜、牛奶、鴨肉、豬瘦肉,以及黑芝麻、百合、山藥、烏梅、玉竹、白果、蓮子、羅漢果等。
小吊梨湯
小吊梨湯是老北京秋冬傳統的飲品,清甜細膩,一杯下肚,從舌尖到胃,熨帖又舒服。
原料:雪花梨500克、水1000克、九制話梅3顆、冰糖30克,干枸杞子、干銀耳各20克。
做法:
1. 銀耳提前泡發,梨用鹽搓洗乾淨后削皮切小塊,梨皮留下備用。
2. 水燒開,放入梨塊、梨皮、銀耳、話梅、枸杞子,燉煮約半小時左右,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秋悲」情緒要排解
秋分,寒氣漸重,日照時長減少,情緒也會受到影響,趨向內斂。草木凋零是正常的自然現象,秋季情緒相對夏季低落也是順應自然規律的,千萬不可因此鑽牛角尖,產生抑鬱之情。
當產生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的時候,可以找適合自己的方式適當發泄情緒。如古代就有秋遊登高的習俗,在賞景的同時可以排解「秋悲」的情緒。
加強鍛煉解「秋乏」有些人在秋季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困倦乏力、失眠等一系列秋季問題。此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保持營養平衡,減輕癥狀的同時也能提高抗病能力。
適合中青年人的鍛煉方式: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
適合老年人的鍛煉方式: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五禽戲、八段錦等。
另外,「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在秋季,大自然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早睡,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使肺氣在清晨得以舒展。
來源:摘編自《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20年9月刊(轉載需獲授權,並註明出處)
編輯:李思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