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時節,秋高氣爽,秋老虎還在
打盹。這個季節家裡討論最熱鬧的,就是空調還開不開。。。家裡的空調在整個夏天的打開次數,直逼小編周末早起的次數,客廳里杵著的大機器,成了冰山上的「稀客」,難得來一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最近一群來自美國加州的
科學家做了個研究,準備給「熱天開空調」正名!他們覺得開空調不僅
名正言順,還附加
養生效果!(我
感覺到了這些
科學家們對於「開冷氣」的深深執念~~~)為了
說服爸媽,哦,不,為了證實這個理論,他們請來了一群老
朋友——Jerry(其實就是
小白鼠)。最近不是流行輕
斷食減重、節食養生,研究發現,科學節食,不僅有助於控制
體重,還有助於維持
健康,延長
壽命。於是,為了證實
環境溫度對這個「節食養生」的影響,科學家們將他們準備的
小鼠分為兩組,讓這些小鼠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14天節食計劃。-其中一組小鼠需要生活在22度
常規室溫溫環境下,進行節食(Calorie restriction,
熱量限制):有點餓~~~-另外一組有點慘,這些小鼠需要生活在30度環境下,進行節食,有點類似「高溫
瑜伽」的感覺:要熟了~最悲傷的莫過於,熱 且 餓 ,但依然沒有瘦~結果
顯示,14天後,這兩組小鼠在體重上並沒有太大差異,不過不同溫度條件下的
代謝變化有明顯區別。環境溫度30℃組小鼠
下丘腦內的
氨基酸類
代謝產物變化,比22℃組的小鼠低了75-78%,
血漿脂質類代謝產物的變化
幅度稍低一些,但也達到40%。雖然研究沒有對小鼠的
生存期差異做
分析,但基於此前
疾病模型中溫度變化促進
慢性炎症的研究,這些代謝產物和能量消耗的差異,足以抵消
卡路里限制的延壽效果。也就是說,高
溫下節食,可能會讓節食減重和長壽效果完全被抵消!由於正負效果疊加,節食帶來的健康效果也就微乎其微了。作者也認為,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溫度其實比
飲食更重要。這個研究並不是孤例,此前有研究顯示,當22℃的小白鼠移民到30℃的高溫度環境時,慢性炎症,非
酒精性脂肪肝和
動脈粥樣硬化的
發病風險會大大增加。還有研究發現,
基礎體溫越低的老人,似乎健康狀況更加良好,更容易長壽。照這麼說,那麼是不是越冷地方的人越長壽呢?關於這點小編也做了一些
調查,統計全球不同大洲地區的人均壽命情況。根據世界
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衛生統計》,從區域來看 歐洲地區人口預期壽命最高為78歲;太平洋西部地區和美洲地區並列第二,為77歲;人口平均壽命最低的是非洲地區,僅為61歲。看起來,似乎處於
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東南亞以及非洲地區的人,人均壽命是偏低。。。另外,也調查了一下人均壽命排名前10和最後10名的國家(數據來源:世界銀行數據 World Bank data)預期壽命前十位國家預期壽命后十五位低於60歲的國家從國家的數據來看,似乎處於北歐地區的國家佔據長壽國家前10 較多的
比例,而人均壽命墊底的國家幾乎都是非洲國家。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例外:戰鬥民族不好意思地紅了紅臉:我們只能排到105!新加坡透露出得意:我們可在前五噢!在各國預期平均壽命排名中,氣候並不是那麼冷的
日本憑借高
質量的醫療服務和社會
福利蟬聯
第一,達到84.17歲。說好的冷氣長壽呢。。。怎麼就這麼難?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
健康長壽並不只是跟環境溫度相關。以戰鬥種族為例,西伯利亞冷
空氣的可怕想必大家都有耳聞,1812年在歐洲大陸上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也跪得脆脆的。到了1941年,希特勒把
坦克都開到了莫斯科城外幾百公里,來一波西伯利亞冷空氣,又基本沒戲了。為了抵抗寒冷,
烈酒+高熱量
食物一直是俄羅斯人飲食標配。尤其是喝酒。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曾
一度禁酒,但蘇聯垮台之後,禁令也就不了了之,長期
酗酒下1994年俄羅斯人口平均壽命降到了聳人聽聞的57.6歲……如果說戰鬥民族 完全是自己zuo出來的,那麼日本能奪冠也令人意外……日本和我國維度位置相近,但兩國平均預期壽命仍
存在一定差距(中國僅為76.4歲),除了醫療條件之外,還離不開日本人清淡的
飲食習慣以及防大病的健康
意識。總之,溫度對壽命的影響是有限的,具體影響健康的機制以及方式,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而人的壽命本身也受很多元素影響,包括地區
經濟收入、醫療條件、居民飲食習慣等等。參考來源:1.Science Signaling, 2020, 13(648): eabb2490.2. Age, 2016, 38(5-6): 445-454.3.World Health Statisticshttps://www.who.int/data/gho/data/indicators/indicator-details/GHO/life-expectancy-at-birth-(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