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uuuwell.com 2020-12-1 18:15
提到瘀血,很多人會想到瘀青,女生可能想到經痛,這些都屬於瘀血的一部分。冬日過度進補,也會造成瘀血。
中醫所講的瘀血癥狀包羅萬象,一些致病的原因普遍存在於現代人的生活中。造成瘀血的常見3個原因
更精確的說法是,人體不能正常利用的血液,無論在哪,都屬於瘀血。
外感: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XX體內時,身體會以發燒、發炎等升熱方式形成壓力,將其逼出體外。
當壓力太大使細小脈道的血溢出,形成瘀血,稱為血熱妄行;當熱度把體液「烤乾」,增高血液濃稠度,也屬於瘀血。
內傷:跟氣血循環有關。久坐少動導致循環變差或生病使氣血較弱,都容易使血流不順,造成局部瘀凝。現代人常見的瘀血原因有3種:
吃過多冰品冷飲:冰有寒凝之性,會造成氣血瘀凝。女性容易因此而出現巧克力囊腫、XX肌瘤。
冬日進補過火: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和葯燉排骨等食補吃太多會上火,容易造成血熱妄行。這些食物的油脂含量也高,吃進過多的油也會導致瘀血。
夏日大量流汗:近年來夏天越來越熱,在戶外若流汗過多,易造成脈道塌陷、血變濃稠。葉啟民指出,夏天中風多與此有關。
瘀血可導致多種疾病。
若是癥狀輕微,會出現口渴、發熱、惡寒,並且反應在上焦、中焦和下焦等部位有不同癥狀:
上焦:位在橫膈之上的胸部、心、肺和頭面部都屬上焦,此處瘀血可能造成發脫不生、視物模糊、胸痛、胸悶等癥狀。
中焦:橫膈以下、肚臍以上的上腹部屬中焦,此處瘀血易引發腹痛、脅肋疼痛、腰臍間刺痛等。
下焦:肚臍以下至二陰屬下焦,瘀血表現為少腹脹滿刺痛、解黑便等。
不通則痛,中醫認為瘀血多與疼痛有關,尤其是刺痛。若瘀血位在經絡臟腑之間,則會造成全身疼痛。
嚴重瘀血則結為症瘕積聚,可能演變成XX肌瘤、心肌梗塞、肺動脈阻塞、癌症等等。「但不代表這些疾病就是瘀血造成的」。
像是癌症通常伴隨嚴重的氣凝血瘀,但瘀血和癌症可互為因果,如長期氣凝血瘀可能造成癌變,癌細胞也能形成局部血瘀,都用活血化瘀的方式治療。預防、改善瘀血 中醫有妙方
四物本身為傷科用藥,可活血化瘀。但預防重於治療,除了適度運動外,還要留意一些生活要點。
● 少吃冰品冷飲
● 保暖
身體暖了,氣血不瘀滯。冬日除了戴圍巾、手套、穿厚襪保暖之外,還可在三陰交穴上,貼裝有艾絨的濾茶袋。
艾絨屬陽,保暖效果好,且能除濕。有些怕冷的人稍微一熱就會滿身汗,很適合使用艾絨調養。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腳內踝尖往上4橫指寬處,脛骨后緣凹陷中。此穴為脾經、肝經、腎經這三條XX的交會,將艾絨貼在此處可溫三條經絡,三陰交暖則下焦皆暖。.
止癢穴位之:三陰交穴。
在三陰交穴貼艾絨能有效保暖,改善瘀血問題。
● 進補有節制
冬季進補,怕冷、氣血虛的年長者可以每天吃一碗;但屬純陽之體的兒童,一星期最多吃2次。食用份量視每人體質而定,建議可先請教醫師。葯膳不要加太多含油量高的肉,吃進過多的油脂也容易造成血瘀。
夏天運動前後都要適當補充水分。進行戶外活動時,可先準備2至3片花旗參、6粒枸杞,兩者用熱水沖泡后飲用,不僅補充水分,花旗參還有補氣養陰的效果,但這款茶飲不適用於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