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后,身高逐年變矮,總感覺全身酸痛,說明什麼?
10天前,80歲的黃奶奶早晨起來端了盆水準備洗臉,突然背部傳來鑽心的疼痛,這種疼痛從背部抽到了腹部無法忍受,在躺床上休息了一會兒,但是疼痛依然沒有緩解。節省慣了的老人想簡單的扭傷休息一下就好,所以秉承著「正紅花油治百病,醫院坑錢不能去」的宗旨,老人家在家裡上藥休息了1個禮拜,但疼痛沒有因為休息減輕,反而開始加重,具體疼痛為明顯連續性脹痛,起床活動時疼痛加劇。因為疼痛,晚上無法入睡,翻身時疼痛加重,只能平躺在床上,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另外還有一點:本來的便秘更加加重了,十天里硬是沒有上過廁所。
介紹下黃奶奶的生平:奶奶退休前是一名車間工人,平時對生活特別節儉,即使哪裡有些不舒服也不願意花錢來看病,說休息一下就過去了。自從退休后,身高明顯矮了些許,駝背越來越嚴重,總感覺全身酸痛。但是身邊一起退休的同事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就認為這是人老了之後的正常現象。
十天後早上起床,這次連床都下不了了,腰部疼且無力,什麼也做不了,這時慌了神,趕緊打電話叫兒子來接自己,到家附近的骨科醫院去看病。
排隊掛號,茫茫人海中等著看病,終於到了診室。醫生詳細問診查體,考慮奶奶可能是椎體壓縮性骨折,需要拍片確診。黃奶奶不樂意了,一直強調只是扭了腰,又沒摔倒哪來的的骨折?所以堅持不拍片,但腰還是疼,醫生還是耐心在講解,所以還是先拍個片子看看吧。X光檢查出來后發現胸、腰椎有多處壓縮性骨折,十分嚴重。
醫生幫奶奶聯繫了床位,見到了分管的住院醫師。住院醫師繼續詳細詢問病史、查體、閱片並繼續完善抽血、B超、心電圖等檢查,還安排了核磁共振,這時候黃奶奶忍著痛又不樂意了:
「我都拍X片了,而且上一個月才體檢過,怎麼還要檢查跟拍核磁呢?」
故事先說到這裡,提煉5個關鍵問題:
退休后,也就是55歲以後,身高逐年變矮,駝背越來越重,總感覺全身酸痛,說明了什麼?80歲老人,起床端水沒有摔倒,突發腰痛,休息10天後沒什麼緩解或者緩解不明顯,可能是什麼問題?進了醫院為什麼拍了X線片還要拍MRI片?上個月才體檢過,怎麼又要檢查?到了醫院應該如何治療?(本篇文章先解答前兩個問題,後面問題解答請持續關注……)關於前兩個問題的解答退休后,也就是55歲以後,身高逐年變矮,駝背越來越重,總感覺全身酸痛,說明了什麼?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OP)表現為單位體積內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松質骨小梁變細、斷裂、數量減少;皮質骨多孔、變薄)為特徵,以致骨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險性增加的全身骨病。因為中國目前社會人口老齡化加之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重視,OP已經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臨床表現:① 疼痛:腰背或周身酸痛,嚴重時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難。
③ 脆性骨折:常發生於胸腰椎、髖關節。80歲老人,起床端水沒有摔倒,突發腰痛,休息10天後無緩解或者緩解不明顯,可能是什麼問題?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
骨質疏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其中發生在椎體導致壓縮性骨折最為常見。
因為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會導致慢性背痛、失眠、活動減少、意志消沉、甚至生活難以自理,嚴重危害健康,所以也被稱為「無聲的流行病」;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是怎麼發生的?
椎體主要由骨小梁構成,骨小梁縱橫交錯形成椎體的初級結構。
椎體強度與其內部小梁骨的形態結構有關,包括小梁骨的方向、連接方式、粗細、數量以及間隙大小。
隨著衰老和骨質疏鬆的發生,小梁骨的表面密度逐步下降,椎體小梁骨變細、數量減少,明顯降低了小梁骨的強度。
當外力作用於脊柱時,產生壓縮力通過椎間盤傳導到椎體終板,由小梁骨中心向四周擴散,在椎體內部形成應力。
應力超過小梁骨能承受的強度,小梁骨結構就會破壞,失去穩定性,局部的裂隙進一步發展就會發生椎體骨折。所以對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進行分類:
原發性:
查體腰部或胸腰段廣泛或局限性壓痛,程度從輕到重甚至因疼痛無法翻身和起床,部分患者因骨折壓迫脊髓而出現脊髓壓迫癥狀。
部分因癥狀不明顯而尚能日常工作未就診的患者常導致骨折椎體繼續壓縮或發生進行性脊柱后凸畸形(駝背)。
繼發性:
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病史、骨結核炎症、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XX節炎、原發或轉移性腫瘤等相關病史。
臨床表現:
① 腰背痛:骨折后,多數腰背部出現急性疼痛,疼痛部位即傷椎處,翻身時疼痛明顯加重,以至不能翻身,不敢下床。
部分患者除表現出骨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外,還出現沿骨折部神經走行的放XX痛。
同時伴有胸前、腹前區及髖關節、大腿等部分疼痛。
② 駝背畸形及身高下降:保守治療時間沒躺夠,覺得十多天疼痛減輕了就下地活動。因早期未制動,骨折椎體繼續壓縮變扁,骨折愈合差,發生進展性脊柱后凸畸形,即常說的駝背,因椎體高度下降而出現身高下降。
③ 腰背部的慢性疼痛、背部肌肉痙攣抽搐:大部分患者骨折部位棘旁疼痛和壓痛,部分患者骨折部位不太疼,骨折部位以下棘旁疼痛及壓痛,表現為下腰痛,所以下腰段肌肉長時間痙攣,肌肉疲勞,引起遠離骨折部位的疼痛及壓痛等,造成慢性疼痛。
因骨折部疼痛,有些患者長期保持疼痛最小的體位,背部肌肉長時間痙攣,翻身或屈伸疼痛加重時,還可發生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