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為什麼反覆發作,聽皮膚科醫生怎麼說
是越抓越癢,越抓越大,
關鍵來的快去的也快,
來之前起了很多,到了醫院又什麼都沒有了。
這其實就是典型蕁麻疹的表現。
好了自己給自己診斷一下,到底屬不屬於慢性。
一、 為什麼會有蕁麻疹?門診最長聽到的是「我也沒吃什麼東西,怎麼就過敏了呢?」
【外因】
這裡麵包括咱們常說的食物、物理刺激(摩擦、冷熱刺激等)、藥物、體內植入物、空氣及環境中的物質等;
【內因】
慢性感染(比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勞累、維生素D缺乏、精神緊張、內分泌疾病等疾病。
其中對於急性蕁麻疹往往可以找到過敏原,往往是在接觸過敏原不久就會發病。
慢性蕁麻疹的過敏原很多時候找不到,即使是過敏原檢測很大幾率依然找不到。
過敏原難以確定、或確定了難以避免也是蕁麻疹反覆發作的一個原因。二、 原來蕁麻疹有那麼多種!
剛才我們說依據病程,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
依據發病的模式和臨床表現蕁麻疹被分成很多種類型。
概括起來這麼一張表格:
蕁麻疹分類可以看到幾個特殊類型的蕁麻疹,比如:
人工性蕁麻疹,只要輕輕一抓就會出現;
還有更誇張的水源性蕁麻疹,接觸水以後就會發作。三、 蕁麻疹到底該怎麼辦呢?
蕁麻疹雖然頑固,但也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就是可以自愈的疾病。藥物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控制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1. 病因治療
比如誘導性蕁麻疹,避免誘導因素發生,比如人工性蕁麻疹,避免摩擦和搔抓;懷疑是食物引起的過敏,可通過飲食日記來尋找過敏的食物;等等等。
2. 藥物治療
說到治療,大家都會想到吃抗過敏葯,那究竟怎麼吃,該如何選擇呢。
原則上選擇效果肯定、副作用小的,要依據個人反應情況選擇。因為會遇到對某種抗過敏葯不敏感的現象。
【急性蕁麻疹】
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葯,比如左西替利嗪(迪皿)、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奧洛他定、依巴斯汀等等。
【慢性蕁麻疹】
首選依然是第二代抗組胺葯,
開始如癥狀控制不理想時,可以選擇幾種抗過敏葯聯合治療,也可以將抗過敏葯直接加倍服用。
癥狀控制以後,可慢慢逐漸減量,逐漸拉大用藥間隔,
不可以起了就吃,不起就立馬停掉,這樣是很難達到治療的目的。
對於一些特殊類型的誘導性蕁麻疹,正常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根據表格所示,添加特殊藥物聯合。四、 孕婦蕁麻疹怎麼辦?
但如果癥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個人非常煩躁,
可選擇西替利嗪或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目前一些小樣本的研究和薈萃分析,尚無妊娠期口服抗過敏葯導致不良後果的報道。
最後總結一下:蕁麻疹反覆發作的原因是過敏原不好確定和完全避免;藥物治療依然是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葯;慢性蕁麻疹療程表較長,需要緩慢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