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在進行
抗病毒治療時,希望經過一段
時間的治療后,能夠徹底
消除乙
肝病毒(HBV),但是這一目
標目前我們還無法達到。那麼,在現階段的
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我們抗病毒治療的目標是什麼?通俗的講,我們的治療目標是長期
抑制HBV複製,
減輕肝臟疾病進展和
肝臟腫瘤的發生,
改善患者的
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1]。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控制病毒複製,並阻止肝臟疾病的進展。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達到這個治療目標?
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因HBV複製,產生了多種病毒蛋白,如
乙肝e抗原(HBeAg)和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進而讓患者的
免疫細胞
識別出HBV,最終激活患者的
免疫反應,引起肝細胞壞死和肝臟
組織的反覆
炎症,使患者難以從感染中
恢復,導致疾病持續進展,最終可
發展到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甚至進展為肝臟腫瘤(HCC)。因此,要阻止肝臟疾病的進展,就必須要控制病毒的複製,控制了病毒的複製就可減輕肝細胞壞死和肝臟組織的炎症,延緩肝硬化的發生和降低HCC發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
生存率。要控制病毒的複製,就要進行抗病毒治療,這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重要的治療措施。現在廣泛
使用的抗病毒治療
藥物有兩類:
核苷(酸)類似物和
干擾素。核苷(酸)類似物
總體的安全性和
耐受性良好,但治療過程相對漫長,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終身
服藥。對於以前沒有進行過抗病毒治療的患者來說,我們首先要選擇抗病毒作用強,發生耐葯風險低的藥物,正在應用非首選
藥物治療的患者,建議換用強效低耐葯藥物,以進一步降低耐葯風險[1]。干擾素治療
療程較核苷(酸)類似藥物短,但是它的
不良反應較多,所以干擾素治療只適用於部分的患者。如果患者正處於
妊娠期或短期內有妊娠計劃,伴有
精神疾病史(例如,
精神分裂症或嚴重
抑鬱症等)、未能控制的
癲癇、失
代償期肝硬化、未控制的
自身免疫病,
合併嚴重感染、視網膜疾病、
心力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基礎疾病[1]時,是禁止使用干擾素治療的。除抗病毒治療之外,
聯合抗炎、
抗氧化、
保肝、抗
纖維化、
調節免疫等治療也可使慢
乙肝患者從中獲益。抗病毒治療需分成幾個階段,當我們達到一個目標階段后,方可進行下一個目標階段。
第一階段是
臨床控制病毒複製,即
用藥期間乙肝病毒DNA(HBV DNA)維持在檢測下限以下,且肝功能正常;第二階段是免疫控制,通過抗病毒治療達到停葯
標準后停葯12個月,HBV DNA仍維持在檢測下限以下,且肝功能正常;第三階段是慢性乙型肝炎臨床
治愈,抗病毒治療達到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或
血清學轉換;第四階段為慢性乙型肝炎徹底治愈[2]。但以目前的醫療技術和
水平還無法徹底清除乙肝病毒,但是通過
積極的抗病毒治療,部分患者可達到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好比攀
登山峰,只有攻克一個山峰
才能向下一個山峰進發。(未完待續)【參考文獻】[1].中華
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中華肝臟病雜誌, 2019, 27(12): 938-961.[2].朱翔, 高志良. 乙型肝炎的臨床治愈目標如何實現[J]. 中國
病毒病雜誌, 2016,(06):428-431.
注意:本材料用於
健康知識宣教,不能代替
醫生診治;如您有診治需求,建議至正規醫院就診。審
批號:NP-CN-TDF-PSP-200168,
有效期至: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