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治病之道,在於「道法自然」。《
靈樞·歲露》中說:「人與天地相參。」人出生來到自然之中,受自然的影響,自然是
先天,
人體是後天。先要弄明白自然之理,
才能明白
中醫養生治病的道理。依照中醫
天人相應的
思路,我們來看
節氣里的物候。1.冬至物候初候,
蚯蚓結蚯蚓是陰曲陽伸的動物。
陽氣未動,屈首下向,陽氣已動,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結。此時陽氣才初露苗頭,
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地下的蚯蚓蜷縮著
身體,彎
彎曲曲像打了結一般,縮在土裡過冬。二候,麇角解糜和鹿相似而不同種,鹿是山獸屬陽,糜是水澤之獸而屬陰。夏
至一陰生,故鹿
感受陰氣而
解角;冬至一陽生,故糜感陽氣而解角。
三候,
水泉動冬至一陽生,深埋于地下的水泉,由於陽氣引發,開始流動。2.一陽來複以上三物候,
反應出來的物象是什麼呢?是
陰極生陽,「一陽來複」,這是《
易經》和道家語。具體來說,就是冬至一陽初生。經過秋收冬藏之後,潛藏在地下的陽氣漸漸回升,就像小草發芽一樣,開始冒出了新芽,並一點點在茁壯成長。
大自然里的
生物就像地下的
種子一樣,要準備煥發新的生機。舊一年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即將過去,年復一年的,新一輪的春生夏長,萬物生機勃勃,一派欣欣向榮,起點就在冬至一陽初生。天人相應,自然如是,人亦然。冬至腎中一陽初生,這一棵小苗萌發的好與不好,直接關係到你新一年的
生命力是否旺盛,身體是否
健康。養生要從冬至這個起點抓起。3.潛龍勿用此時的陽氣如「小荷才露尖尖角」,陽氣還很微弱,微弱到蚯蚓仍蜷縮著身體的,還不敢舒
展開來。那麼,如何來養生呢?請記住四個字:「潛龍勿用」,也是《易經》和道家語。意思即是說,使陽氣潛藏在
腎水中含苞蓄勢而不發,為陽氣後續的
生髮孕育更強大的生命力。《
五經通義》中說:「冬至后陽氣始萌,
陰陽交精,萬物氣微,在下不可動泄。」你想請問,這個說的是XX嗎?呵呵,古人是
主張XX應該:「春一,夏二,秋一,冬無。」不如就參照這個
比例來進行吧,如果你可以做到的話。但不只如此,原文的含義是說:腎是封藏之本,受
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與冬氣相應,在冬至一陽初生之時,腎中的
精氣不能有泄。熬夜,縱慾,過度
勞作,圍爐烤火,
七情太過,勞心用腦太過......都是耗傷
腎精的行為,應當「潛龍勿用」,繼續維持「冬藏」的狀態不動。4.
上熱下寒冬至是陰陽相交的節氣,過去的十月(立冬、小雪)是純陰之月,否極泰來,陰極而生陽,冬至一陽初生,啟
陰交陽。天地陰陽之氣交,萬物有了生機,準備孕育新生。天人相應,在人則是腎中一陽初生,
心腎相交的時機。腎中一陽初生,啟動腎水出於土之上,上交於
心火。什麼是心腎相交?心火在上,
脾土居中,腎水在下。心火下降,入于土之下,下交於腎水;腎水上升,出於土之上,上交於心火。這就是「
心神相交」,亦「
水火既濟」。心火下降以
溫腎水,則腎水不寒;腎水上升以濟心火,則心火不旺。反之,如果
心腎不交,在上的心火與在下的腎水,不能「
水火既濟」,就會出現上熱下
寒症。上
熱症:①心中
煩熱,
心悸不安,
失眠多夢。②反覆
口舌生瘡,
牙齦腫痛。③口唇乾裂,
口苦咽干,喜歡涼飲。④
臉面易生
痘瘡。⑤隨便吃一點熱性
食物就
上火。⑥
鼻腔、眼睛竅道乾燥。下寒症:①
下肢腿腳冰涼,雙膝逆冷。②
大便不成形,或
腹瀉。③
小便頻數而清長。④女子
白帶清稀,
經期小腹冷痛,
月經推遲。⑤男子
陰寒滑精,XX不舉或舉而不堅。上熱下寒症,簡而言之,一句話:上半
身熱而下半身寒。上半身熱的像夏天,下半身冷的像冬天。5.
水火相濟如何
治療上熱下寒症?不是說了嗎?心火下降以溫腎水,則腎水不寒;腎水上升以濟心火,則心火不旺。因此,治療上熱下寒症,就是要想辦法交通心腎,使水火既濟。宋代,道家有一位姓申的道士,人稱鐵瓮道人,此人創製了一個名為「交感丸」的藥方。在《
瑞竹堂經驗方》、《洪氏集驗方》等
醫書中均收錄了此方,摘錄其方如下:雲
茯神,
香附子(去毛,用新水浸一夕,炒令黃色)。上為末,煉
蜜丸如
梧桐子大。每空心服一丸 。此方看似簡單之極,只此兩味而已。可千萬不能小覷,須知中醫就是出自道家的,古人有「十道九醫」之說,道家人搞出來的藥方,那是相當有
水平的。看不出來這個藥方有何妙處?我們先分別來看看這兩味葯,然後再說。南
北朝時期,有一位
煉丹家叫陶弘景,他遊歷名山,遍尋百草,發現了茯神這味葯。他在
《名醫別錄》中說:「辟不祥,療
風眩風虛,
五勞口乾,止
驚悸、多恚怒、
善忘,開心
益智,安魂魄,養精神。」雲茯神從此以後,入葯的本草中就增添了茯神這一味,後世的醫家治
心病必用茯神。金代
易水學派醫家大家,張元素說:「風眩
心虛,非茯神不能除」。茯神和
茯苓有什麼區別呢?兩者都寄生在
松樹根上,附於
松根而生者為茯苓,環抱松根而生者為茯神。茯苓自
《五十二病方》入葯,茯神入葯的歷史比茯苓晚。
淡滲利濕,
健脾益肺,用茯苓;安魂養神,風眩心虛,用茯神。香附,
性平,味辛,微苦、甘。歸肝、
三焦經,兼行
十二經,入脈氣分。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得茯神則交濟心腎。生則上行
胸膈,外達
皮膚;熟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由此可見,香附得茯神則交濟心腎。炒香附能下通於腎,可以啟陰交陽,啟動腎水上升,出於土之上,上交於心火。與冬至一陽生,啟動腎水上交於心火的
生理節律是一致的。茯神使心火以明,以神以寧,且性味甘淡,其氣先升而後降,與香附
配伍則能升降水火,交通心腎。這兩味葯是一對
黃金搭檔,配伍在一起就是一個調水火升降的妙法
奇方。鐵瓮道人的這個「交感丸」,就是使心腎相交的
方葯,因而有「交感」之名。腎水上升以濟心火,心火下降以溫腎水,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則上熱下寒症迎刃而解。薩謙齋《瑞竹堂經驗方》中說:「
心血少,火不下降;
腎氣憊,水不上升。致心腎隔絕,
營衛不和。上則多驚;中則塞痞,
飲食不下;下則虛冷
遺精......但服用此方。」6.用法用量交感丸這個藥方,沒有
中成藥,有需要的呢,需得拿著藥方去找
藥店代做藥丸,雲茯神與炒香附在原方中是4:10的比例,做大蜜丸或小蜜丸,都是可以的。服用方法,原方中說「每空心服」,意思就是
空腹服用。可以一日服用三次。如果是大蜜丸,一次服用一顆;如果是小蜜丸,一次服用一
礦泉水瓶蓋的量。清代名醫,溫載之說:「醫不難於
用藥,而難於認證。」請在
辨證無誤的前提下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