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uuuwell.com 2020-12-24 09:5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被「血脂異常」纏上。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顯示,我國血脂異常人數已經超過4億人。
不少人可能會疑惑,日常中我們更多接觸到的是四高之一的「高血脂」,這「血脂異常」又是怎麼回事呢?跟高血脂是什麼關係?其實,高血脂和血脂異常是同一概念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血脂——血脂是血清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類脂等的總稱。我們通過檢測以下四個指標,來判斷血脂是否正常:
其中,任何一項的紊亂(即前三項的上升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下降),就是血脂異常。
而我們說的高血脂,也是指前三項中,其中一項或多項的升高。並且,高血脂還常常會伴隨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
所以,從廣義上來說,高血脂和血脂異常指的是同一種概念。
Ps:當然往細了說,血脂異常還包括一種,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單獨降低,主要是由於營養攝入不足、因腫瘤而身體消耗過大等導致的。但更多的血脂異常,還是高血脂,因此可以簡單將二者等同。
高血脂是吃出來的嗎?不完全是這樣。從高血脂的成因來說,可以分為兩類:
原發性高血脂:這是先天性的。主要是因為基因的缺陷,導致的脂代謝紊亂,具有遺傳性。大多表現為膽固醇或甘油三酯的升高。
繼發性高血脂:疾病誘發:如糖尿病、高血壓、甲減、腎病綜合征等都有可能引起高血脂。特別是糖尿病和高血壓,它們和高血脂會相互「助紂為虐」。得了其中一種,在其影響下,其他兩種也會更易得。不良生活習慣誘發:如久坐、少動、熱量攝入過多(包括攝入過多的碳水)等,導致的脂肪堆積,從而誘發了高血脂。Ps:此外,吸煙、酗酒、體重過重、精神緊張等等,都可能影響到血脂的水平。
所以,高血脂的形成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不能單單歸咎於「吃」。
怎麼知道自己有高血脂?高血脂常常沒有癥狀,有的患者可能因甘油三酯升高引起了急性胰腺炎,才被發現有高血脂。但也有一部分高血脂患者會出現:
眼瞼周圍的黃色瘤:血液中脂質過多,可能會沉積在皮膚上,引起局限性皮膚隆起。早發性角膜環:
當然,最靠譜的方法還是做抽血檢測。
若是已經出現上述說的癥狀,自然要儘早做血脂的檢查。但對於其他人群來說,則是建議每年定期要做一次血脂檢查,這樣才能及時發現血脂的異常。
高血脂可不能不管。血液里過多的脂質,很容易形成斑塊、使血管堵塞,從而引發心臟病、動脈硬化、XX、乃至失明,一旦斑塊XX還會形成更致命的血栓。所以,我們要及早地發現它。
得了高血脂一定要吃藥嗎?很多人以為,得了高血脂靠生活干預就行,葯可以不吃。但實際上,這並不適合所有人。
一般來說,當檢測出高血脂時,會經歷以下過程:
第一次診斷出高血脂,可以嘗試生活干預,即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一個月后複查,若是血脂正常,那繼續進行生活的調理,可以不吃藥。但若是血脂依舊高,那麼就需開始吃降血脂的藥物。吃藥后,3個月繼續複查血脂,看血脂的狀況,決定複查的頻率(還需繼續服藥)。一次血脂的輕微升高,有可能是這段時間高脂飲食攝入過多導致的,身體的脂代謝功能沒有問題,所以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就可以了。
但是多次血脂檢測異常或者一次血脂升高過多,特別是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往往表示脂代謝出現了紊亂,此時就需要生活調理+藥物治療,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Ps:沒有基礎疾病的高血脂患者,在吃藥一段時間后,是有可能停葯的。不過,要有一個前提,能有毅力長時間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高血脂患者該如何進行生活干預?生活干預,或者是生活調理,是高血脂患者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包括兩方面:
飲食調理:可以通過定餐定時定量,來進行飲食上的調理,同時注意以下2點:
減少熱量攝入包括減少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可可脂;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甜點、包裝零食等;以及碳水化合物如大米、白面等的攝入量。多補充粗纖維食物如豆類、薯類、水果蔬菜等,這些食物可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脂質的吸收,對降低血脂水平很有幫助。堅持運動:推薦有氧運動,如游泳、慢跑、自行車、廣場舞等等,選擇適合自己的就行。
不過,運動時要做到每天至少運動20分鐘,並且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
可以按照兩個標準,來判斷運動強度是否達標:
心率:180—年齡=達標心率喘氣:運動后微微喘氣,但不影響說話Ps: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不久坐等,也有利於降脂。
總之,想要治療高血脂遵循這兩句話就行:管住嘴、邁開腿,必要時吃好葯相信能做好這2點的人血脂水平一定能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