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豪斯
醫生》(House M.D.)的主角豪斯醫生是一名專治
疑難雜症的
醫學鬼才。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名
晚期癌症患者在與一位號稱有「
治愈能力」的男孩握手之後,不久發現自己的
腫瘤竟然縮小了。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小男孩真
有神奇的「治愈能力」?不過電視劇的結局告訴我們,小男孩其實受到了皰疹
病毒的感染,他將
皰疹病毒傳染給了癌症患者,而皰疹病毒有攻擊腫瘤
細胞的能力,這讓癌症患者的腫瘤變小了。這種似乎只會在電視劇中出現的情節最近在一名英國
惡性淋巴瘤患者身上也出現了,而讓腫瘤幾乎消失的原因似乎是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近日,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一名61歲的嚴重
腎病患者在住院
接受治療時發現患有晚期
霍奇金淋巴瘤,PET/CT檢測
顯示他的
身體各處都有活躍的
癌細胞(上圖左邊的圖像中的黑色區域)。雪上加霜的是,確診不久他又因為
呼吸困難再次住院,這次他被
診斷出患上了新冠
肺炎。在醫院住院11天後,他的
癥狀得到
緩解,出院在家中休養。這期間他沒有用過任何
免疫化療和
皮質類固醇治療。神奇的是,四個月之後,PET/CT複查發現他
體內的腫瘤大部分都消失了(見上圖右邊的圖像),與腫瘤相關的
生物標誌物
水平也下降了90%以上。這是怎麼回事?目前研究人員並沒有確認腫瘤消失的原因,不過他們提出的假說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觸發了
人體的抗腫瘤
免疫反應。歷史上也出現過其它癌症患者在感染后腫瘤消失的例子,例如,2012年發布的一項
病例分析顯示一名大
B細胞淋巴瘤患者在得了肺炎和
結腸炎后,腫瘤也自發消失了。這些例子,並不是說明新冠病毒或者其它
病原體可以用來治療癌症。受到感染后腫瘤消失的病例雖然發生過,但是仍然非常罕見。然而,通過
激發人體免疫反應來治療癌症和其它
疾病的
理念卻已經在
試驗中得到證實。在
疫苗開發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發現疫苗不但可以保護針對的病原體的感染,而且還可以
提高對其它疾病的防護能力,其中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熟知的
卡介苗(BCG)。在20世紀20年代開發成功的卡介苗是
第一款預防
結核病的疫苗,這是一款
毒性高度
減弱的牛
分枝桿菌疫苗。在卡介苗問世之後,它的開發者之一,
巴斯德研究所的首任院長 Albert Calmette 醫生髮現,
接種卡介苗的
兒童的死亡率比沒有接種疫苗的兒童要低4倍。值得
注意的是,這個死亡率是所有原因導致的死亡率,而不是因為結核病導致的死亡率。他
猜測,卡介苗接種是否能夠讓兒童獲得對其它病原體感染的抵抗能力?Albert Calmette醫生(圖片來源:Unknown author, CC BY 4.0)隨後,研究人員在
口服小兒麻痹疫苗、
麻疹疫苗
中都發現了類似的
現象。2016年,世界
衛生組織(WHO)對前人研究的系統性分析表明,卡介苗和
麻疹疫苗在降低死亡率方面的
效果高於單純預防結核病或麻疹得到的預期值,顯示它們可能具有防護其它疾病的潛力。卡介苗在20世紀80年代取代
手術切除,成為治療早期原位
膀胱癌的首選
療法。只要滿足患者
免疫系統正常,腫瘤
負荷較小,卡介苗能夠直接接觸到腫瘤,而且用藥劑量足夠的條件,卡介苗治療能夠在70%的患者中消除腫瘤。目前,卡介苗作為
免疫療法治療早期膀胱癌的機理還沒有得到完全的
澄清,不過
科學家們認為最可能的機制是卡介苗通過感染
腫瘤細胞,激發了人體的免疫反應。這些免疫反應包括
干擾素等多種
細胞因子的
生成,以及
細胞毒性T細胞,
自然殺傷細胞,
巨噬細胞產生的抗癌免疫反應,從而導致腫瘤的破壞。如今新興的「溶瘤病毒」領域也是
遵從這一理念,通過感染腫瘤,不但能夠直接殺傷細胞,而且還可以激活人體對腫瘤的免疫反應。它們在治療
黑色素瘤、
頭頸癌等癌症類型中已經表現出
積極的效果。雖然新冠
病毒感染導致腫瘤消失的個例並不支持新冠病毒成為治療癌症的
創新療法,但是它也提醒了我們,
人體免疫系統在抵抗腫瘤方面具備著巨大潛力。這種潛力仍然有待我們繼續去探索和發掘。
參考資料:[1] Challenor and Tucker (2021). SARS‐CoV‐2‐induced remission of Hodgkin lymphoma. BJ Haem, https://doi.org/10.1111/bjh.17116.[2]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Immunotherapy for Bladder Cancer Overview of BCG Immunotherapy. Retrieved January 7, 2021, from 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950803-overview#:~:text=The%20most%20likely%20mechanism%20of,immune%20response%2C%20and%20antitumor%20effects.[3] Another layer of protection. Retrieved January 7, 2021,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859-020-00018-3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
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葯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
個人轉發,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