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翔安康市
中醫醫院
肝病研究所(
肝病科)副所長,主任
醫師,
醫學博士,博士后,碩士生導師;陝西省科研評審與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吳階平肝病防治基金會「全國
肝膽病防治咨詢專家」,中華
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委員;中國
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
門靜脈高壓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深圳市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委員;《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Research》雜誌編委。「全國愛肝日」是在我國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脂肪性肝病等各類肝病
患者數量高居不下,
發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臨嚴重
威脅的背景下,為動員全社會開展和普及肝病科普知識,保障人民
身體健康,經全國人大批准于2001年提出並設立,
時間定在每年的3月18日,今年的宣教主題是「愛肝
護肝,防治結合,遏制肝炎」。牛年春節剛過,今天迎來了第21個「全國愛肝日」。要做到真正的愛肝護肝,首先得知肝懂肝。
肝臟經常被
形象比作身體
器官中的「老黃牛」,這裡有兩層含義:● 一是因為肝臟負責全身糖、脂肪、
蛋白質及
維生素和
激素等
物質的
代謝,並通過其
生物轉化作用負責
藥物、
毒物的代謝
解毒;● 二是因為肝臟內無
神經分佈,肝臟
損傷常無
特異性癥狀,俗說「胃是喇叭,肝是啞巴」,肝臟默默的工作卻毫無怨言,即便是受到損傷,也不曾發出丁點「抱怨」。故稱肝臟是身體器官中任勞任怨的「老黃牛」。如果平時不懂得愛護,肝很容易積勞成疾,
臨床上首診發現就已經
發展為終末期肝病的
病例屢見不鮮。為響應今年「愛肝日」的主題——「愛肝護肝,防治結合,遏制肝炎」,預防肝病在
春季的
複發或加重,從
中西醫結合養生保健和防治結合角度春季愛肝護肝需要
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01
調養精神,
心態平和保持
心情舒暢肝病養生首先要在精神和心態上調養。
《黃帝內經》說:「
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正是提醒人們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防止
疾病發生和進展。「
怒傷肝」、「郁怒傷肝」、「
肝火太旺」,生氣、
抑鬱易導致肝失疏泄,
氣機紊亂而
誘發疾病。特別是在春季,
肝氣開始升發,
情志抑鬱,有礙肝氣的升發,影響肝髒的疏泄
功能,進而影響到其他
臟腑的
生理功能,導致各類疾病的發生。因而,要想肝臟強健,要
注意情志養生,學會制怒,除卻煩惱,儘力做到心
平氣和、樂觀開朗。在心態上,保持樂觀
情緒,以寬厚從容的
態度面對
人生,樹立戰勝疾病的
信心。結合自身實際,合理量力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02密切
病情監測縮短複診(查)的間隔時間
天氣回暖,萬物
生髮,外界
環境中各種
致病微生物增多,容易感染
甲肝、
戊肝等經
消化道傳染的嗜肝
病毒,特別是慢XX毒性肝炎
攜帶者也容易轉為活動性,導致
肝功能損傷。此外,春季節日較多,
飲食勞逸失度,很容易造成
脂肪性肝病的形成與加重。從
祖國醫學角度講,肝屬木應春,而春天是草木生髮的季節,
肝木逢春,木氣偏旺,而旺並不意味著強,此時易誘發各類肝病的產生或加重。對於
慢性肝病患者建議開春時節根據自身病情做一次全面系統的肝臟
體檢,項目通常包括:
病毒性肝炎系列、肝功能、
血常規、病毒DNA/RNA
水平、
甲胎蛋白、
腹部彩超或CT、肝臟彈性檢測等。對於病情不
穩定的患者在
治療期間,每間隔2-4周複診1次,病情穩定者可間隔2-3月。對於既往無明確肝病者,如果出現:精神不振、容
易疲乏、脅肋
疼痛、
食慾減退、厭食油膩
食物;目黃、
小便黃、
肝掌、
蜘蛛痣等癥狀及
體征時應儘快到醫院檢查或就診咨詢專科
醫生,必要時及時治療。03保證足夠的休息和
睡眠卧床休息時,肝臟
血流量可比站時增加30%,靜卧可增加肝髒的血流量,
減輕肝髒的功能
損害,有助於
肝細胞修復和再生。所以休息對於肝病患者的預後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要避免過度勞累,人的活動量越大,其肝髒的血流量越小,肝臟獲得
營養的
成分就越少。過度勞累還可降低人體的
免疫功能,容易招致其他
細菌和病毒的感染。但過於安逸少動,也不利於機體的正常代謝,還可誘發脂肪性肝病的形成,同樣不利於肝病的
恢復。建議病情穩定的肝病患者應適當活動,
依據肝臟功能的狀況按專科醫生的建議
調節活動量的大小,避免出現運動過度。春天是春暖花開的時節,春日到野外短途踏青遊玩,也會有益於陶冶情操,保持心情的舒暢。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為
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此春氣之應,
養生之道也」中醫認為,
肝主筋。堅持鍛煉則能舒筋
活絡,有益肝臟健康。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
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睏乏
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
消除,絕不能貪睡懶起,中醫認為「久卧
傷氣」,久睡會造成
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
筋骨僵硬、脂肪
積聚,
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遂致
體質虛弱,病患滋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早點起床,適當活動,各人應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活動時要和緩輕柔,切忌過度勞累,使心情舒暢,肢體舒展,以適應春生之氣,使身心融入春天的勃勃生機之中。這樣既
提高了
身體素質,也在無形之中增強了
身心健康,但提醒出門一定要帶
口罩,勤
洗手。04飲食方面飲食方面多吃清淡食物,補充足夠的
水果和
蔬菜以滿足身體對維生素和
纖維素的需求。少吃甜食、油膩
食品,以免因脂肪含量過高增加肝髒的負擔,形成脂肪性肝病。非
肝硬化活動期的患者要攝入足夠的蛋白食品,食用肉類時宜用魚、蝦、
瘦肉;平素兼有胃腸功能不佳的人可多吃
白扁豆和
豆製品,這些食物富含
蛋白質且有除
濕熱作用,還可調節和增強
消化系統的功能。特別提醒,對有慢性肝病者建議少吃或者不吃腌熏制食品,謹記絕對禁酒,酒精是所有肝臟病患者的天敵,是肝病加速進展的
催化劑。從
中醫養生角度講,飲食宜辛甘而省酸。
藥性有「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對於飲食來說也亦然,春季
養肝,飲食總的原則是宜選辛、甘溫,忌酸澀。《內經》中「春三月,此謂發陳」,春天萬物復甦,推陳出新,
陽氣升發。為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順應肝氣的生髮之性,對於早春時節應適度食用「辛溫
發散」之品,如
大蔥、
生薑、
大蒜、
韭菜等食物。唐代
名醫孫思邈在
《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天為肝氣旺盛之時,「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酸的食物會影響春天陽氣的升發和肝氣的疏泄,並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乘脾犯胃,對
脾胃造成更大
傷害。應適當吃一些甘味的食物,甘味入脾,培補
脾土,可有效防止肝氣過旺,此類食物如
蜂蜜、
大棗、
山藥等。此外,還應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滋潤食物。還可選用具有養肝、
健脾、
清熱解毒等作用的春季時令野蔬,首選
薺菜、
香椿、
百合、
春筍、
馬齒莧、
茵陳等,以養肝、健脾、解毒、
化濕。到了晚春時節,氣溫日漸升高,飲食更要注意清淡,不宜進食
羊肉、
狗肉、火鍋,以及
辣椒、
花椒、
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更不能盲目
使用溫補藥物,因為氣溫上升,溫補藥會加重身體內熱,即使是體質虛弱的患者,也應以
清補與
平補為原則。更多肝膽資訊,免費咨詢醫生,請關注「肝膽相照
一家人」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