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
疾病,人們對它的固有
印象往往就是「會
傳染」、「治不好」、「
壽命短」、「易
複發」等等,全球有約2.57億慢乙肝人群,龐大數字的背後也代表著乙肝此疾病的高
發病率及低
治愈率。有
病人抗病毒治療已
經結束,並且
血液中也檢測不到DNA了,結果過段
時間乙肝還是複發了,那之前的治療豈不是打水漂?為什麼乙肝容易複發?首先我們了解乙肝病毒感染
人體的機制:乙肝,全稱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由乙型病毒(HBV)引起的
肝臟疾病。乙肝病毒主要感染
肝細胞,病毒表面含有
表面抗原,是乙肝感染的標誌,表面抗原就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裡面包裹著病毒的
核酸,乙肝病毒在XX肝細胞時,先脫去外殼(表面抗原),核酸就XX肝細胞核內,形成
cccDNA,cccDNA壽命較長,在肝細胞核內可存活很長時間,乙肝病毒以它為基礎,不斷產生新的病毒。然後我們看抗病毒的機制:目前抗病毒的
藥物只能
抑制產生的新的病毒,對在肝細胞核內的cccDNA卻無能為力,這也是
抗病毒治療需要長期進行的原因。再回到乙肝為什麼容易複發?由於目前醫療
水平的
限制,
抗病毒藥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複製,並不能把乙肝病毒從人體內徹底清除,所以即使
患者經過治療后血液中測不到DNA了,一旦停用抗病毒藥物,肝細胞核內的cccDNA又會再次複製,造成新一輪的複發。所以,長期抗病毒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有的病人甚至需要終身
服藥。患者切記不能擅自停葯、
換藥,一定要在
醫生的指導下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