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經穴小兒
特定穴,位置在
食指末節羅紋面。作用:清肝經:
平肝泄火、
熄風鎮靜、
解郁除煩。清肝經:食指掌面末節
指紋推向指尖為清肝經,反之為補。清肝經主治:清肝經主要用於急
慢驚風、
煩躁不安、
五心煩熱、
口苦、咽乾等,多為
風症,血行風自滅,因
肝藏血。小兒肝常有餘,宜清不宜補,如肝虛用
補法多補后加清,或以補腎經替代,稱滋腎
養肝。
配伍研究:1.孫重山:
小兒驚風、煩躁不安、
目赤腫痛、五心煩熱等,可與清心經、揉
小天心、補腎經、退
六腑等合用。手法體現了
穴位和
臟腑的相關
效應,
五行生剋制化和
陰陽理論的
運用。孫重山2.李德修認為肝為將軍之官,宜平而不宜補,
腎水能生木,補腎水即養肝。體現了肝經穴與肝的
生理特性的相關性。平肝、清肺、
清天河水具有
清熱解表、制止
發熱上沖的
功效。體現陰陽和五行的生剋制化的理論應用。李德修文獻選摘:《
小兒推拿廣意》:"
肝木,推側
虎口,止赤白痴、水泄、退肝膽么火",《
釐正按摩要術》:"推肝木,肝木即食指端,沾水,側推之直入虎口。能和氣生血"《
幼科鐵鏡》:"食指
瀉肝,功並
桑皮。枯梗。旋推止嗽,效更
五味、
冬花。"從
中藥的角度
創新性的提出對肝經穴的
認識。
上肢穴點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