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選艾的江國慶。很多人
艾灸后很容易
上火,對於一些剛接觸艾灸不久的人來說,由於缺乏系統的艾灸理論指導,所以可能覺得艾灸把自己灸壞了,放棄不說,很有可能從此對艾灸再無可信而言。當然,對我們經常艾灸的人來說,灸後上火,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的灸后
反應。誰艾灸沒上過火?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就像學
游泳嗆水一樣,如果你
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也可以讓你快速安全的度過艾灸的
調整反應期。如果出現上火,我們該如何應對,甚至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灸後上火?灸后可能出現的上火
現象一般灸後上火的現象包括
口腔潰瘍、
牙齦腫痛、
舌尖痛、
睡眠質量差、甚至
頭痛耳鳴等。這些都是常見的一些上火反應,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平常艾灸期間是不是也遇到過類似的狀況。首先,我說如何預防對於上火現象,說不嚴重,確實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說嚴重,其實熬兩三天就過去了。但如果在艾灸時可以預防上火,防患于未然豈不更好。
第一:用真正2年陳以上的
艾條。古人為什麼強調用3年陳
艾葉製成的
艾絨施灸,就是因為新艾
艾火燥烈,傷人
氣血津液,很
容易上火,所以新艾一般入葯不入灸。我是建議用真正2年陳以上的,但是,3年的更好。只是就目前的艾製品行業來說,能買到真正2年陳的已經是靠緣分了,真正滿3年的幾乎很難找到。就目前市場而言,絕大部分艾條都是1年陳的,甚至是當年的。儘管很多商家包裝以及宣傳上寫的是什麼3年/5年/7年,甚至10年,其實只是一個噱頭而已,大家當作數字看一看就可以了,真正的年份一般也就是1年左右的。所以,如今的艾製品市場,能用到真正2年陳的已經足夠了,3年陳的只能靠自己收集艾葉存放了,很難在市場上可以買到。在這裡,推薦大家可以試試九選艾的艾製品,真正只用艾葉提絨,而不是像絕大部分廠家用的整棵
艾草帶艾桿子一起打絨。我們也並非所謂的黃金艾絨,絕無過度打絨狀況,稍微貴一點,但確實真材實料。第二:灸量要小,循序漸進剛開始施灸,前10次左右艾灸,
穴位和
時間都應該少,一個穴位5-10分鐘,建議一天不超過60分鐘。因為我們剛接觸艾灸,需要給
身體一個適應過程,一股艾熱的
正氣XX身體后,必然會驅逐
體內的
寒濕病邪,所以出現一些排病反應是正常的。但如果一下子灸量很大,這種正邪
鬥爭會比較激烈,排病反應也會比較劇烈,所以建議大家循序漸進施灸。第三:盡量用1.8或者2.0的細艾條,暫時先不要用粗艾條現代人身體多寒濕,所以很多人用細
艾條灸起來
感覺不到熱度,這也造成了很多人習慣用很粗的艾條,因為這樣確實很舒服。對於寒濕較重的人,剛開始用粗一點的艾條完全是可以的,不過建議大家在用一段時間以後,一定要換成
常規的細艾條。粗艾條屬於
壯火、
大火,長期用的話,很容易耗傷津液氣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傷陰」。對於容易灸後上火的人,建議日常用細艾條施灸,可以有效
緩解灸后的上火現象。第四:灸前灸后多喝溫水在很多艾灸
注意事項中,都會提到灸前灸后喝一杯溫水,這個確實可以預防灸後上火。尤其是有些灸后容易
口乾的人,一定要多喝溫水。在這裡請注意,一定是溫水,不是
茶水,因為茶可以化解艾灸的
火氣,艾灸的
功效就不能得以充分發揮。第五:
四肢穴位可以多灸,
軀幹少灸針對一些剛開始艾灸或者艾灸很容易上火的灸友,因為技術上不是很專業,大多是「熏烤」穴位,艾火容易鬱積
上焦,出現上火現象。所以,軀幹上的穴位剛開始可以灸量小一些,四肢上的穴位可以多灸,尤其是腿部的
湧泉,建議每次艾灸完,一定要灸20分鐘,引火下行。其次,艾灸如果上火了,怎麼辦?第一:停灸幾天,多喝熱水,及可自行
恢復;第二:可以每
天灸三陰交、
太溪、
照海、
太沖、湧泉等穴位,也有
滋陰降火的作用,軀幹和
背部的穴位可以不灸。第三:如果嚴重,可以吃一些降火的葯,或者泡一些可以降火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