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上肢痛麻難忍?試試用中醫藥來解決
為進一步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頂端新聞·大河報特推出系列公益科普「專家說健康」,指導公眾強身健體,健康好生活。
3個多月前,40歲的辦公室白領程女士因不明原因出現頸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遂去附近診所治療,疼痛有所緩解。
半個月前,程女士勞累后又出現頸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加重,慕名來到鄭州市二七區大學路與沅江路交叉口向東200米路北,找到中醫骨科名家、鄭州復康中醫院張喜海院長就診。張喜海院長經過望聞問切,並結合影像檢查結果,診斷程女士為項痹(痰瘀痹阻)。
「頸椎病一般以老年人為主,但隨著社會發展,中青年特別是低頭族,因不正確的頸部姿勢,導致頸椎病發病的年輕化,以頭暈目眩、頸項疼痛、上肢疼痛為多見。」張喜海院長說,程女士步入中年,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痹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病位在頸,為本虛標實之證,舌質暗,苔白,脈弱,為痰瘀痹阻之象,可給予中藥包熱貼敷治療、中醫定向透葯療法等治療以疏通經絡,改善循環,減輕癥狀。
經過張喜海中醫骨病團隊傳統中醫藥內服外用治療,程女士頸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減輕了許多,5天後順利出院。
張喜海院長是張氏中醫的第六代傳人,張氏中醫起源於清朝咸豐年間,至今已有160多年。作為中醫骨科名家,張喜海治骨病的優勢,在於通過望聞問切、整體觀念,採用中藥內服外用等方式,辨證施治,解除患者病痛。(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