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出現這幾大癥狀,就要小心「多囊卵巢綜合征」了
多囊卵巢綜合征,簡稱多囊,英文縮寫是PCOS,它是婦科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
患這個病的人常常因為「月經不調」來醫院就診,而她們在人群中很容易被醫生「認出來」,因為會有些典型的特徵:胖胖的、臉上布滿了「青春美麗痘」、好像還長了鬍子、像個「男人」等等。
01 病因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病可能是一種複雜的多基因功能障礙。
主要與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相關,其中遺傳因素是多囊卵巢綜合征發病的重要原因。
02 發病情況多囊卵巢綜合征患病率約為5%~10%,不同的人群發病率報道亦有不同。
我國育齡人群多囊卵巢綜合征患病率為5.61%,30%~50%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直系親屬也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
03 臨床表現多囊卵巢綜合征常發病于青春期、生育期,以無排卵、不孕和肥胖、多毛等典型臨床表現為主,中老年則出現因長期的代謝障礙導致的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1.月經失調
這是最主要癥狀。病人的初潮年齡多為正常,但常在初潮后即出現月經失調,主要表現為月經稀發(周期35日~6個月)、經量少或閉經。少數病人表現為不規則XX出血,月經周期或行經期或經量無規律性。
2.不孕
生育期婦女因排卵障礙導致不孕。
3.多毛、痤瘡
可呈現不同程度的多毛,以性毛為主,XX濃密且呈男性型傾向,延及肛周、腹股溝或腹中線,也有出現上唇和(或)下頜細須或乳暈周圍有長毛等。
油脂性皮膚及痤瘡常見。另外,還可有XX肥大、乳腺萎縮等。極少數病例有男性化徵象如聲音低沉、喉結突出。
4.肥胖
病人中40%~60%的BMI≥25kg/m2,且常呈腹部肥胖型(腰圍/臀圍≥0.8)。
5.其他癥狀
多囊卵巢綜合征伴胰島素抵抗病人可出現黑棘皮症,可出現局部皮膚或大或小的天鵝絨樣、角化過度、灰棕色病變,常分佈在頸后、腋下、XX、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
04 診斷標準1.稀發排卵或無排卵;月經異常(稀發、量少、閉經、功能失調性XX出血)
2.高雄激素的臨床表現和(或)高雄激素血症;血雄激素高於正常或臨床有高雄激素表現如多毛、痤瘡等;需排除其他引起雄激素高的疾病如腎上腺疾病或卵巢腫瘤等。
3.卵巢多囊改變:超聲提示一側或雙側卵巢直徑2~9mm的卵泡≥12個,和(或)卵巢體積≥10ml,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2和(或)睾酮(T)〉2.2nmol/L和(或)雄烯二酮(A)〉9.0nmol/L。
4.以上3項中符合2項並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
05 治療
1.減重:目前認為是PCOS首要和關鍵的治療。注意飲食控制,減少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堅持鍛煉,多運動,降低體重的5%-10%。
3.改善胰島素抵抗:患者大多數存在胰島素抵抗,常用二甲雙胍口服,需長期服用,經期不需停葯,最好服用到懷孕后酌情停葯。另外還有阿卡波糖片、吡格列酮膠囊等。
4.調整月經周期。
06 併發症1.妊娠期併發症:流產、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病風險增高。
2.糖尿病
3.心血管疾病:血脂代謝紊亂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導致冠心病、高血壓等。
4.腫瘤:持續的、無周期性的、相對偏高的雌激素水平和升高的雌酮與雌酮/雌二醇比值對XX內膜的作用,又無孕激素拮抗,可增加XX內膜癌發病率。
07 預防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育齡期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以XX障礙、內分泌異常、代謝紊亂和精神問題為特徵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僅影響患者的生育力,還對其孕期、遠期及子代的健康造成影響。
1.家族親屬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病史的女性,應注意觀察自身情況,必要時進行相應的篩查。
2.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肥胖可能對疾病的預防有一定的作用。
3.已確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應積極治療,預防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