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激素,中醫辨證調理多囊卵巢同樣有效
導讀:畢雲主任青年時代曾跟隨雲南省國醫名師、姚氏醫學流派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姚克敏主任醫師學習兩年。幾十年的臨床積累雖然以診治內科疾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為主,但卻長期運用姚氏醫學流派的學術思想和治療原則治療內婦兒科諸疾,在運用姚克敏老師治療婦科諸疾「以血為本,以氣為動」的綱領指導婦科臨床實踐時,常取得較好的療效。現例舉所治的婦科典型病案如下。
多囊卵巢綜合征
【患者資料】
李某某,女,34歲。2021年1月19日初診。
01 【首診辨治】
患者素日月經量少,近三、四年來明顯加劇,量甚少,周期時正常,時后推。經期四、五天,經色淡紅。Lmp(末次月經)1月2日,常感腰骶部疼痛,月經中期及經期明顯,呈酸痛,形體肥胖,面部痤瘡及黃褐斑。已婚,順產一胎10歲。
2020年12月26號因月經不調,行B超檢查,結果:雙卵巢多囊樣改變,XX多發小肌瘤(肌壁間)。
中醫診斷:月經不調,證屬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治以補益肝腎,益氣養血,方用五子湯合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
處方:菟絲子15克,女貞子15克,茺蔚子15克,覆盆子12克,車前子12克,黃芪15克,茯苓15克,當歸15克,川芎12克,白朮12克,白芍15克,桑寄生15克,鹽續斷15克,生甘草6克。
配方顆粒共10劑,每劑三次,每天三次,一次一包,開水沖服。給予檢查性激素六項。
02 【隨診過程】
二診:2021年1月28日。
述當天上午來月經,經量偏少,伴腰酸,小腹墜脹,情緒尚安,納食可,大便調,尿黃,睡眠欠佳,入睡困難,易醒,面部痤瘡、黃褐斑同前。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
1月19號性激素六項檢查結果:皆在正常範圍。
因為屬月經之期,治療宜因勢利導,疏利氣血,調理沖任而補血,繼續給予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合逍遙散加減。
處方:菟絲子15克,女貞子15克,茺蔚子15克,覆盆子12克,鹽車前子12克,茯苓15克,黃芪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桑寄生15克,鹽續斷15克,酒黃芩12克,艾葉10克,淡竹葉12克,甘草6克。
配方顆粒12 劑,每劑三次,每天早中晚各服一次,每次一袋,開水沖服。
三診:2021年3月16號。
述lmp2月20日,三日即凈,量少,色淡紅,有小血塊,經間期少腹時有脹痛,納食可,二便調。舌質尖紅,苔白,脈細。
此時即將行經,血海滿盈將泄,故治以資助沖任,和血理氣,方用艾附逍遙散合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加減。
處方:菟絲子15克,酒女貞子15克,茺蔚子15克,覆盆子12克,鹽車前子12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桑寄生15克,酒黃芩12克,艾葉10克,黃芪15克,當歸15克,川芎12克,醋香附12克,甘草6克。
配方顆粒12劑,每劑三次,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一袋,開水沖服。同時開予聖愛院內製劑五子益沖丸三瓶,每天中午服一次,每次10克。
之後,患者大約半月複診一次,根據月經周期的時期不同,給予用五子湯、逍遙散、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等加減化裁治療,同時配合服用五子益沖丸,每天中午一次,每次10克。
七診:2021年5月18號。
患者近月月經先期2-3日, Lmp5月10日,此行經量基本正常,三天乾淨。睡眠欠佳,半夜易醒,納食可,二便調,口乾欲飲。舌質淡紅,苔白,脈細緩。
給予B超複查XX附件情況。結果:XX多發性肌瘤(漿膜下、肌壁間)。雙側多囊卵巢消失。繼續給予逍遙散合五子湯加減化裁治療,並配合服用院內製劑化瘀散結膠囊以治療XX肌瘤。
03 【按語】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一種以雄激素過高的臨床或生化表現,稀發排卵或無排卵,卵巢多囊樣改變為特徵的病變。一般屬於中醫的「閉經」「不孕」等範疇。該患者雖然雄激素水平不高,但出現了月經量少和月經後期,多毛、肥胖、痤瘡和卵巢多囊樣改變,結合臨床中醫診斷為月經過少。
姚克敏導師認為,多囊卵巢綜合症以氣血虧虛,肝腎不足,沖任失養為主要的病機,在治療上應以調養為主,注重養血,以補肝腎、益氣為輔,以期以氣推動血液的運行。在治療該病的時候,姚氏婦科主張湯藥和成藥一起服用。
畢雲主任認為,該患者以月經量少或後期,經色淡紅為其主要表現,氣血虧虛是其根本,並有肝腎不足,沖任失養,氣血失調的證候,故根據患者的經訊潮汐,分別給予姚氏五子湯,姚氏新加當歸補血湯,艾附逍遙散,以及院內製劑五子益沖丸等治療,使得氣血得補,肝腎得益,沖任得助,氣血得調而愈。
本期專家:畢雲(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原昆明市中醫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原雲南中醫學院科技處處長,雲南省優秀青年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委員。畢業於雲南中醫學院本科及澳大利亞Flinders大學研究生班,獲中醫學學士學位及醫院管理碩士學位。一直在中醫醫療、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業專業技術工作近40年,2001年晉陞為中醫主任醫師。師從雲南省國醫名師姚克敏主任醫師及詹文濤主任醫師。)
擅長: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月經不調、痛經、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婦科疾病;氣管及支氣管炎、老年性痴呆、糖尿病、痛風、消化性潰瘍等;小兒發熱、反覆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治未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