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中藥專「克」體虛,補肝腎、壯筋骨,身強體壯元氣足
古時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一天他進山採藥,看見一棵樹的樹皮里有像「筋」一樣的多條白絲「筋骨」。
他想人若吃了這「筋骨」,會像樹一樣筋骨強健嗎?於是他吃下嘗試了幾天後,不僅無不良反應,反而自覺精神抖擻,腰、腿也輕鬆了,他又服用一段時間后,結果不僅身輕體健,頭髮烏黑,還成了仙人。
人們知道了這種植物后,把它叫「思仙」、「思仲」,後來就乾脆將它喚作「杜仲」。
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主產于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4~6月採收,去粗皮堆置「發汗」至內皮呈紫褐色,曬乾。生用或鹽水炒用。
《神農本草經》載杜仲:「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久服輕身耐老。」《別錄》言:「治腳中酸痛,不欲踐地。」《本草正》中記載杜仲:「暖XX,安胎氣。」
藥用杜仲
杜仲——性味甘,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臨床多用於治療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無力,頭暈目眩,妊娠漏血,胎動不安。
杜仲的應用
與鹿茸、山萸肉、菟絲子等同用,可治療腎虛XX,精冷不固,小便頻數,如十補丸;
治療胎動不安或習慣墮胎,單用本品即有效,亦可與桑寄生、續斷、阿膠、菟絲子等同用;如《聖濟總錄》杜仲丸,單用本品為末,棗肉為丸,治胎動不安;《簡便單方》以之與川續斷、山藥同用,治習慣性墮胎。
此外,近年來單用或配入復方治高血壓病有較好效果,多與夏枯草、桑寄生、菊花等同用。
杜仲臨床用量一般為6~10g。用水煎服。需要注意的是,鹽杜仲經過炒制,膠質被破壞,更有利於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另外因本品性溫,故陰虛火旺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