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少乳,母乳不足?該如何預防調護?
產後少乳指產後哺乳期內,產婦乳汁甚少或全無,稱為「缺乳」,又稱「產後少乳」。
缺乳:中醫病名。是指產後哺乳期內,產婦乳汁甚少或全無者,稱「缺乳」,又稱「產後乳汁不行」。
母乳是新生兒最佳天然食物,中醫歷來重視母乳餵養嬰幼兒,故對缺乳的研究由來已久,與西醫病名相同。本病若及時治療,乳汁即下。
缺乳的病因
缺乳的主要病因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絡不暢。常見病因有氣血虛弱、肝鬱氣滯、痰濁阻滯。
1. 氣血虛弱
乳汁為血所化,若素體氣血虧虛,或脾胃素弱,氣血生化不足。復因分娩失血耗氣,致氣血虧虛,乳汁化生乏源,因而乳汁甚少或無乳可下。正如《景岳全書·婦人規》雲:「婦人乳汁,乃沖任氣血所化,故下則為經,上則為乳。若產後乳遲乳少者,由氣血之不足,而猶或無乳者,其為沖任之虛弱無疑也。」
2. 肝鬱氣滯
素多抑鬱,或產後情志不遂,肝失調達,氣機不暢,乳脈不通,乳汁運行不暢,故無乳。《儒門事親》曰:「啼哭悲怒鬱結,氣溢閉塞,以致乳脈不行。」
3. 痰濁阻滯
素體肥胖痰濕內盛或產後膏粱厚味,脾失健運,聚濕成痰,痰氣阻滯乳脈乳絡,或「肥人氣虛痰濕」,無力行乳,復因痰阻乳絡,本虛標實,遂致缺乳。《景岳全書·婦人規》曰:「肥胖婦人痰氣壅盛,乳滯不來。」
預防調護
1. 孕期做好XX護理,產檢時若發現XX凹陷者,要囑孕婦經常把XX向外拉,並要常用肥皂擦洗XX,防止XX皸裂而造成哺乳困難。
3. 提倡早期哺乳、定時哺乳,促進乳汁的分泌。現在臨床提倡母乳餵養,母嬰同室,早接觸,早吸吮,于產後30分鐘內開始哺乳,儘早建立泌乳反XX。哺乳原則是「按需哺乳」。
4. 加強產後營養,尤其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新鮮蔬菜,以及充足的湯水。
圖片來源:網路
資料來源:部分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