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疣?四味中藥,清熱解毒,涼血去疣
形態與部位不一樣,叫法也多樣。比如,長在手指手背的成為疣目或瘊子;長在臉,前臂稱為扁瘊;長在腳上稱為跖疣,等等。
隋·《諸病源候論·疣目候》雲:「疣目者,人手足邊忽生如豆,或如結筋,或五個或十個,相連肌里,粗強於肉,謂之疣目。」
毒邪,或者肝火大導致血燥,肝主筋脈,肝火旺則筋氣不榮,肌膚不潤。
一劑治瘊方,由4味葯組成,馬齒莧,敗醬草,紫草,大青葉,我們一起來看看。
馬齒莧多地叫法不同,有叫馬齒菜、馬莧菜、長壽菜、馬蛇子菜。味酸入肝,能夠清肝膽濕熱。清熱解毒,涼血。肝主筋脈,肝火旺則筋氣不榮,肌膚不潤。
另外馬齒莧還用於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有皮膚病如濕疹、帶狀皰疹等可用馬齒莧內服或外洗。
《日用本草》:u0026#34;涼肝退翳。u0026#34;
《唐本草》:u0026#34;主諸腫瘺疣目,搗揩之u0026#34;
紫草不僅清熱解毒,涼血透疹,用於濕疹,麻疹,斑疹外,還可用於水火燙傷。
《綱目》:u0026#34;治斑疹、痘毒,活血涼血,利大腸。u0026#34;
《醫林纂要》:u0026#34;補心,舒肝,散瘀,活血。u0026#34;
《陝西中草藥》:u0026#34;治湯火傷,皮炎,濕疹,尿路感染。u0026#34;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用於溫病血熱導致的皮膚斑疹,癰瘍腫痛,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四個葯,都能清熱解毒,涼血,血中熱毒得清,肝血得潤,治療血熱肝燥之尋常疣等皮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