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內經的一點疑惑起的東拉西扯
頭條里很多人喜歡中醫,也愛讀古醫書。他們沒事的時候常曬一曬自己的收藏。但感覺是曬書的多,討論原文的少。他們發的那些醫書說句不中聽的也是普及類的註譯本居多。昨天看到有位讀u0026lt;內經u0026gt;的朋友在問詢,因為他讀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就遇到了麻煩。他的問題是這樣的: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的以「夫上古聖人」開頭的一段:中華書局出版、姚春鵬譯註的《黃帝內經》上是「夫上古聖人之教也,下皆為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而三秦出版社出版、吳茹芝編譯的《黃帝內經》上是「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為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請問哪個版本是對的?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甚至可以說是比較簡單的。首先看他所舉的原文的語義。我的觀感是中華的版本句子通順而三秦的滯礙捍格,但讀古書不能這麼簡單的判定。於是找一個有古注的校勘本來查看。人民衛生出版社五十年代出有王冰注林億新校正的本子就是個非常好的本子。它的原文是和三秦出版社的是一樣的。那麼是我的第一觀感錯了嗎?不是。因為它的註釋里很明確的這樣說:新校正雲:按全元起注本雲:上古聖人之教也,下皆為之。u0026lt;太素u0026gt;u0026lt;千金u0026gt;同。楊上善雲:上古聖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勝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眾,故曰下皆為之。
這裡的註釋其實已經把原文說的很清楚了。林億所見的全元起注本為上古聖人之教也,下皆為之。由於全元起注的素問今已不可見,也不知道這裡是指的他的原文還是注文,但據古人的註釋體例常常是摘取原文而注,所以林億所見的全元起注本即為上古聖人之教也,下皆為之。而緊接其後的校文,又有一句u0026lt;太素u0026gt;u0026lt;千金u0026gt;同 ,這個材料就更能說明問題了。這種方法是用多本文獻里的引用的材料來判斷某書原文的校正方法。最後林億又引用了楊上善的話來補充結束這條論斷。因聖人為不言之教,所以下民仿行,對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自然恬惔虛無,真氣從之,所以精神內守,百病不生。這個意思多麼明白顯豁?而三秦出版社的內經的原文,以為聖人為百姓凡百操勞,事事都要去耳提面命,依此行之民能免病,而聖人精力豈足用乎?這豈不有違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養生告誡呢?所以這段原文明顯是錯的。這就明明白白的說明了,中華書局的原文採用了校正過的原文,而三秦出版社的則還是沿用了原本的錯誤沒有吸取古代註釋家的校勘成果。相比中華書局的版本三秦出版社的內經價值要低,這位吳茹芝也更偷懶多了。
從這一個例子來看,我的意見是,讀古書必須要多備些古注本。尤其是要盡量收羅多一點的版本以做對勘之用。書可以買和看簡體,也可以把當代註譯本做日常閱讀,但古注本是不可少的。要不,讀古書就只是囫圇吞棗讀著玩玩罷了。
20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