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治療 › 查看內容

心血管疾病的五大預防要點

admin2022-4-13 19:48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指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農村為45.50%,城市為43.16%,高於腫瘤和其他疾病!

心血管危險因素能加重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髮展,而我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明顯,如控制干預不合理,心血管病患人數仍將快速增長,嚴重危害國民身心健康。

針對心血管病預防,2021年8月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頒布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和2021年美國預防心臟病學專家提出關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措施,部分建議如下。

控制血壓

長期血壓過高,導致血管壁老化加速,可能會造成心血管堵塞,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衰等嚴重後果。高血壓是心力衰竭最重要的風險因素,而心力衰竭造成的疾病負擔不可小覷,血壓被分為正常、升高、一級高血壓、二級高血壓和高血壓危象五類。

血壓低於120/80 mmHg為正常;收縮壓120-129 mmHg且舒張壓低於80 mmHg為升高;收縮壓130-1 mmHg或舒張壓80-89 mmHg為一級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 mmHg為二級高血壓;收縮壓高於180 mmHg和/或舒張壓高於120 mmHg為高血壓危象。

表1 血壓分類

針對高血壓的管理有以下建議:

(1)減重;

(2)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模式;

(3)減鹽;

(4)補充膳食鉀;

(5)增加體育運動;

(6)限制飲酒。

控制血糖

生活方式改變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

大多數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目標為<7.0%,老年人和體弱者的血糖目標可適當放寬。

控制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LDL-C)越低越好,應儘早干預。

(1)已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LDC-C控制水平<1.4 mmol/L;

(2)已經在服用他汀類藥物併合並服用依折麥布后,LDC-C仍然未達標,推薦聯合應用PCSK9抑製劑;

(3)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伴有其他嚴重靶器官損害的2型糖尿病,LDC-C控制水平<1.4 mmol/L;

(4)年齡≥40歲,心血管高危的2型糖尿病,LDC-C控制水平<1.8 mmol/L;

(5)年齡<70歲、無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但是是心血管(很高危)的人群,LDC-C應該盡量控制水平<1.4 mmol/L;

(6)年齡<70歲、無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但合併心血管(高危)的人群,LDC-C應盡量控制水平<1.8 mmol/L。

抗血栓

A:抗血小板治療:

(1)對40-70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且無出血風險升高的成年人,可考慮將低劑量(75-100mg/天,口服)的阿司匹林作為ASCVD的一級預防方式。

表2:ASCVD危險分層

相關危險因素包括:①收縮壓≥160 mmHg或舒張壓≥100 mmHg;②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2 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 mmol/L;④體重指數≥28 kg/m2;⑤吸煙。

(2)低劑量(75-100 mg/天,口服)的阿司匹林不應被日常用於70歲以上人群的一級預防。

(3)低劑量(75-100 mg/天,口服)的阿司匹林不應被用於出血風險升高的成年人的一級預防。

B:抗凝治療:主要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葯(NOAC)和華法林。

生活方式干預

(1)建議所有成年人(≥18歲)將有氧運動(跑步、游泳等)與抗阻運動(力量、器械運動等)相結合併減少久坐時間,中等強度到劇烈的體力活動是有好處的。

(2)健康的飲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從更多以動物為基礎的食物模式轉變為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模式可能會減少心血管疾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達到和保持健康體重對危險因素(血壓、血糖、血脂)有幫助,並降低腦血管疾病風險。當飲食和體力活動改變效果不佳時,可考慮對大體重基數人群行減重手術;也可以考慮使用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抗肥胖藥物。

(3)伴有精神障礙患者的生活方式風險急劇增加,需要治療。心理保健可改善壓力癥狀和生活質量,降低自殺風險。

(4)戒煙可迅速降低腦血管疾病風險,是預防動脈粥樣化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建議限制飲酒或戒酒,每周最多飲酒100g(這裡並沒有提及啤酒/白酒)。限製糖攝入,包括含糖飲料,減少鹽攝入。

以上內容來源於心臟健康社區,謹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這種走路姿勢可能預示下肢動脈硬化!簡單自測法,血管健康早知道
  • 退休醫生坦言:壽命長不是靠多走路和多睡覺,而是堅持這2件小事
  • 如何讓自身的病恢復得更快
  • 最新數據挖掘賽事方案梳理
  • 吸進肺里的煙,「清肺」食物幫不了你
  • 為什麼我的豆豆只長在鼻溝上?
  • 女性問題...
  • 蛋黃派裡面那個軟的是奶油嗎?吃多了好不好?
  • 請幫我解決
  • 誰告訴我如何讓我的眉毛變濃(我是男生)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