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當妊娠期遇上高糖期
當前「三孩政策」已在我國全面放開,孕產婦數量出現劇增。研究發現全球育齡女性GDM發病率越來越高。在糖尿病孕婦中有6%-9%是糖尿病合併妊娠,其中約90%是妊娠期糖尿病,好發年齡為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
什麼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間首次發現糖尿病或糖耐量減低(不包括孕前已診斷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5.1mmol/l,則可診斷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對母親與胎兒均有較大危害,對母親可能會造成流產、併發妊娠期高血壓、羊水過多、難產、產道損傷、酮症酸中毒等疾病,對於胎兒可能出現致畸、巨大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及新生兒低血糖等。因此,積極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飲食管理方法
飲食治療是控制血糖的首要手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目標為: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1小時≤7.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糖化血紅蛋白<6.0%。想要血糖控制達標,絕不是靠飢餓療法,飲食方式及種類選擇至關重要。那麼根據以下參考,合理分配每日膳食。
1) 計算每日總能量:
2) 確定三大營養素攝入量分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三大營養素分配原則為:
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質:15-20%;脂肪:25-30%。保證以上攝入量為前提,餐次分配堅持「少量多餐,定時定量」為原則。每日可選擇3-6餐,加餐熱量占總量的5-10%,避免發生餐前低血糖。
3) 碳水化合物--主要供能物質(1g碳水化合物可產生4kcal熱量)
碳水化合物的來源:穀類:大米、麵食和五穀雜糧;糖類:葡萄糖、白砂糖、水果糖等;水果類:蘋果、梨、桃子、橙子等;部分蔬菜:豆類(黃豆、綠豆等)、澱粉類(土豆、山藥、南瓜等)。主食類盡量少選用小米粥、玉米粥、白米粥、糯米類、米粉類食物。
4) 脂肪—高熱量來源(1g脂肪可產生9kcal熱量)
膳食脂肪主要來源於動物脂肪、肉類及植物種子。植物油、魚類脂肪中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又稱為(好脂肪),能有效降低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而攝入過多禽畜類脂肪(壞脂肪),可導致體重增加、血脂升高、增加胰島素抵抗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5) 蛋白質—需每日充足補充(1g蛋白質可產生4kcal熱量)
蛋白質對人體生長發育、組織修復和細胞更新有重要作用。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日常十大優質蛋白來源:雞蛋、牛奶、魚肉、蝦、雞肉、鴨肉、瘦牛肉、瘦羊肉、瘦豬肉及大豆。
妊娠期糖尿病飲食屬於平衡膳食,每位准媽媽們應維持標準體重,選擇攝入和各自標準體重及活動強度相一致的食量。切不可為了追求血糖達標,採用飢餓辦法,這樣會使得自身營養被消耗,體重下降,引起代謝紊亂。不利於糖尿病控制,反而加重病情。如果在飲食、運動基礎上仍不能達到理想血糖,建議及時內分泌及代謝科室專科治療。
最後,祝願每位准媽媽都能擁有健康、可愛的寶寶。
文:內分泌科
編輯:宣傳科 畢禎
審核:宣傳科 宮浩翔
部分圖片轉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