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冠心病?一張方子,益氣活血、祛痰通絡,化解胸悶、氣短頭暈
中醫認為,精血同源互化,津液代謝障礙,產生痰飲。血液運行異常,形成淤血,阻塞血脈、經脈,最終導致冠心病。
是一種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狹窄、 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 缺氧或心肌壞死的心臟病, 亦稱缺血性心臟病。
在中醫學上,冠心病屬於「胸痹」 「心痛」 「心悸」 「真心痛」等範疇。
曾經有一位患者,男,55歲,患有冠心病多年。經常胸悶氣短、精神疲乏、頭暈、失眠多夢。
找我之前已經歷漫長的中醫藥調理,前前後后中藥喝了500多劑。
因為最近頭暈、胸悶加重,晚上睡覺常因胸悶而憋醒。就想換個中醫看看。於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我。
胸悶
一見到我,便問。
「郭教授,您給我交個實底,我這病到底能調好不?」
「若調不好,我就放棄,不想調不好,最後還欠一屁股債。
「若能調好,就是把房子賣了,我也治。」
聽到這些疑問,我說:誰也不是神醫,不辨證還不知能調好不?
和患者事實就是、真誠溝通,不嚇唬、也不吹牛,是我從醫40多年一直堅持的原則。
於是對他辨證一番,只見他舌暗、苔黃膩、脈滑。心慌、胸悶、氣短間斷髮作,每次持續約3分鐘。
這種癥狀,西醫會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陣發性心房顫動)
中醫會用2個字概括:胸痹(痰淤互結症)
於是我開方:党參、 麥冬、 五味子、 丹參、陳皮、 三七粉、佛手、黃連、莪術、赤芍、川芎 、炙黃芪、瓜蔞皮 、薤白。
開了14劑,每日 1 劑,水煎分早晚兩次口服。
為何開14劑呢,太少起不到作用,太多不能隨病情變化及時調整。14劑剛剛好。
瓜蔞皮
二診時,他胸悶、氣短等癥狀明顯緩解,睡覺時胸部憋悶現象也沒了。舌暗淡、苔微黃膩,脈滑。
還是有些痰凝血瘀,於是讓他就吃了7劑。結果怎樣了呢?
上方繼服7 劑后,他心慌、胸悶癥狀消失。隨防半年,心慌、胸悶癥狀未複發,心電圖結果也無異常。
最後說下我的開方思路:這裡主要秉持: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祛痰通絡的方法。
三七
以党參、麥冬、五味子、丹參、陳皮、三七粉益氣活血通脈。
党參,配以黃芪增強益氣之功。這裡其實是把人蔘,換成了力量緩和的党參。
不是急XX,沒必要用人蔘,一來價格貴,二來有些大材小用,浪費藥材作用。
莪術、赤芍、川芎增強活血化瘀的力量;
薤白通陽散結、行氣導滯,黃連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以上藥用在一起,既益氣養陰以扶正,又活血化瘀、 祛痰通絡、標本兼顧,所以效果顯著。
莪術
後來,文中患者來還特意送來一枚錦旗。他說:「郭教授,要不是你治好我,我就徹底對中醫失去信心了。但您的妙手回春,讓我對中醫藥神奇力量,再次豎起大拇指,。也對您的高超醫術點個大贊!」
其實,我也沒特別高超的醫術,只是做醫生久了,各種病癥都經歷過,積累了一些經驗而已。
溫馨提醒:文中方劑僅作為科普,如有需要,請在專業中醫人士辨證下加減運用,切勿盲目套方。
取肺俞、心俞、膈俞、內關,每個穴位按揉100次,當感覺酸脹即可停止,但前提是個體能承受為前提。
我是@中醫郭選賢教授 你的中醫朋友,如有問題,歡迎留言。
若喜歡中醫,喜歡我的分享,一定點個關注,在此表示感謝,我也將分享更多精彩、有趣的中醫知識。
好了,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