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是真的!教您舒展筋骨兩妙招~
本公眾號由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雲南中醫」進行關注。
民間流傳著「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的說法,這裡的「筋」指的是什麼?這句話是真的嗎?下面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筋」是什麼
早在《易經》中就有關於筋的記載,中醫認為,全身的筋按十二經脈的循行部位被劃分為十二個系統,稱為十二經筋。筋有連接約束骨節、主司運動、保護內髒的功能。
筋附於骨而聚于關節,在骨與骨的連接處,由筋加以包裹約束而形成關節,故《內經》雲「諸筋者,皆屬於節」,又雲「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人體關節之所以能屈伸運動,正是依賴筋的收縮和弛張。而人的筋和骨、肉、皮共同組成軀殼,內盛五臟六腑,從而保護內臟免於受損。
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深入,現在的筋主要包括現代醫學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腱鞘、滑囊、關節囊、神經和血管等多種組織,解剖學上主要指肌肉、肌腱、韌帶和體表靜脈。
如何理解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
中醫認為,肝主筋,肝血充盈則筋得到充分濡養,若肝血虧虛,則會損及筋脈。筋若出現問題,也會累及肝的健康。腎主骨,筋附於骨,筋縮也會波及腎,誘發腰部酸痛等癥狀。不難看出,筋的狀態與身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許多人認為「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的意思是筋伸長了一寸,壽命就能延長十年,其實這樣理解是錯誤的。其實這句話強調的是柔筋的重要性,讓筋伸縮自如,才能做到「骨正筋柔」,身體靈活健康。
伴隨年齡的增長,筋的柔韌性就會慢慢「滑坡」,老年人的彎腰駝背、腿腳僵硬其實就是筋的柔韌性受損的表現,中醫叫「筋縮」。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下降,出現意外跌倒,導致受傷、骨折甚至死亡,其實也是由於筋縮。部分老年人因活動不便乾脆蝸居家中,隨著外出活動的減少,筋縮現象則更為明顯。
此外,如遇到下雨天,路面濕滑,老年人跌倒受傷、骨折的概率會大大增加,氣溫降低的時候,人體肌肉的彈性隨之降低,對骨骼的保護能力也會大打「折扣」,更易出現意外跌倒。
所以,老年人可以多做一些柔筋鍛煉,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此外,如果天冷路滑,出門前建議做些拉伸運動,伸展和活動一下四肢,讓筋骨得到舒展,避免意外跌倒。
筋縮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隨著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現代社會低頭族、久坐族隨處可見,中青年人甚至學生群體筋脈勞損、肢體僵硬等筋縮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年輕人即使有筋縮問題,一般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但是當出現頸緊痛、強直性脊柱炎(下背部疼痛僵直)、彎腰困難、背緊痛、腿痛和麻痹、不能下蹲、長短腿、腳筋放XX性牽引痛、髖關節韌帶有拉緊感、大腿不能抬舉和橫展、身體不如從前輕便靈活、肌肉收縮和萎縮、手不能屈伸,以及手、腳、肘、膝活動不順等癥結時,應引起重視。
只有積極捕捉到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在日常生活中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才能從源頭上杜絕筋縮。通過改善坐姿,拒絕成為低頭族、久坐族,並在伏案工作時間過長時起身走走或遠眺,才是解開筋縮之鎖的「金鑰匙」。
舒展筋骨兩妙招
1.金雞獨立
練習方法:微閉雙眼,將兩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任意抬起一隻腳,盡量保持身體平衡。
功效:人的腳部有6條重要的經絡,金雞獨立能使意念集中,將體內氣血引向足底,堅持練習能有效改善足部發涼的癥狀,對高血壓、糖尿病、頸腰椎病有調理效果,還有助於防治小腦萎縮、梅尼埃病等。
2.站樁
練習方法:首先神態自然,平心靜氣,雙足分開,腳尖向前,平行站立或向外八字,身體左右重心放于兩足之間,前後重心置於腳掌與腳跟之間。雙膝微屈,小腹松圓,尾閭中正,頭頂項豎。臀部似坐非坐,背部似靠非靠。而後雙手抬起,置於腹前,約與臍平,雙肘左右微向外撐,又有向下松垂之意。雙手十指自然微屈,自然分開,若能容球,意想雙手各握一球,用力則球破,不握則球脫手。
功效:站樁可以「拔筋拔骨」,且練習不拘時間、地點,較為方便。多項研究發現,站樁對於腸胃病、心臟病、關節炎、高血壓、半身不遂、婦科和眼科多種疾病的康復有良好效果。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中國中醫藥報,由雲南中醫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