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心血管› 冠心病預防 › 查看內容

痛風合冠心病,痰瘀互結、肝鬱脾濕,中醫如何分三階段辯證治療

admin2022-4-24 11:09

如果看過昨天的科普,就會知道,痛風和冠心病,儘管病位不同,癥狀表現也不同,但從中醫的角度看,可以有相同的病因,所以可以歸為同一類疾病而採用相同的方劑治療,

這在中醫叫做「異病同治」。

然而多年痛風和冠心病,病久積重,雖然用藥后癥狀會減輕,但如果停葯,則易反覆,這就是久病及瘀、久病及絡導致的痰瘀互結臟腑虧虛的共同特點,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調理。

那麼今天的科普先來解讀為什麼痰瘀互結、肝鬱脾濕的痛風和冠心病可以用三甲散合血府逐瘀楊治療的中醫道理。

三甲散合血府逐瘀湯,具有疏肝健脾和胃、燥濕活血止痛的功效。三甲散善於扶正攻邪,祛瘀通絡;血府逐瘀湯具有行血分瘀滯、和解氣分鬱結,行氣則無須顧忌會傷陰之擔憂,活血則沒有耗傷血之考慮。三甲散和血府逐瘀湯合而用之,能扶正健脾培土,活血化瘀行氣。

上述方劑中血肉有情之品以及蟲類葯,鱉甲、穿山甲、龜板、地鱉蟲,可以軟堅散結,化濁祛瘀活血,藥力要比草藥力專勁足,牛膝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善引血下行,同時可以滋陰肝腎,堅筋骨;桔梗、枳殼二葯藥性輕散,可以截葯上行;陳皮理氣和胃,行氣寬中;桃仁、紅花是經典的活血養血葯對,當歸地黃也有養血活血之功,四葯同同祛瘀通絡而不傷陰。全方配伍精妙,合奏條達肝氣、健脾和胃,血脈通暢,止痛活絡解郁的功效,可以同時緩解痛風癥狀,利濕泄濁降尿酸,活血通絡改善冠心病癥狀。

複診時諸症減輕但伴有胃痛,則調方為三甲散和補中益氣湯繼續治療過了十天,老張複診,說自己服藥后諸症皆有減輕,疼痛減輕間隔時間也比以前常,但偶爾會胃痛,效不更方,改療法為燥濕健脾和胃,益氣通絡疏肝,續用三甲散合補中益氣湯,組方調整為鱉甲、龜板、穿山甲、地鱉蟲、黃芪、人蔘、當歸、萆薢、炒谷麥芽、橘皮、甘草組成,續服7劑。

為什麼要這樣調整呢,老張服用9天一診方后,諸症皆有改善,但脾胃失和,應該是脾虛良久而脾胃虧虛,特別是過去長時間服用阿司匹林等西藥,會損傷肝腎脾胃,胃痛就是這麼來的。

因此二診方沿用三甲散加強化濁祛瘀的方法,把血府逐瘀湯換成補中益氣湯,用以補一身正氣,重用黃芪昇陽固表,輔之以人蔘益氣健脾,而要是扶正培本。炒谷麥芽二藥行氣和中;萆薢祛瘀利濕,幫助脾恢復健運之力,加強其氣血生化之源能力,如此達到活血通絡行氣,燥濕健脾和胃。

三診方以健脾和胃除濕理氣為主,兼以固本通絡一周后再診,老張胃脘不適消除,關節疼痛和胸悶癥狀少有好轉,所以強化祛濕通絡效果,以改善關節和胸悶的效果,同時要扶正益氣,方劑調整為補中益氣湯合薏苡仁湯加減,組方為黃芪、人蔘、生薏苡仁、蒼朮、澤瀉、熟地、桑寄生、川牛膝、茯苓、白朮、萆薢、薑黃、木香、桂枝、炙甘草組成,連服11劑后疼痛癥狀顯著好轉,胸悶緩解,關節功能相較以前更為靈活,但仍有麻木感。

縱觀一二三診,尤其是三診,雖然健脾和胃出現效果,但久病損傷的影響非短短幾天可以調理好,所以後續治療,健脾除濕,理氣和中必不可少,同時強化固本通絡,方用補中益氣湯合薏苡仁湯調理,依然重用黃芪培補元氣,身體氣旺則血行津布,讓瘀化痰去絡通;生薏苡仁、蒼朮趨勢加你,疏利經絡;茯苓、澤瀉、川牛膝三葯利水滲濕,瀉熱和胃,通痹止痛;熟地、桑寄生益氣補腎;薑黃、桂枝溫經通陽,燥濕止痛;甘草調和諸葯;總之全方共奏祛濕通絡止痛,改善痛風和冠心病癥狀。

之後四診偶有麻木,遠方基礎上加用海桐皮、豨薟草等續服。

五診時疼痛消除,麻木感輕微,大小便調,飲食和睡眠都好,行走輕便自如,效不更方上方減掉萆薢、薑黃后、再以15劑鞏固。

案例評論:在上面老張的案例中,其致病因素和疾病發展,符合中醫對痛風和冠心病的共同特點,但是老張後來的反覆治療,長期不規範用藥和飲食勞逸都未能改正,導致病情日益惡化,歷史沉澱下來的後果,就是其全部治療過程不能僅僅利濕泄濁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扶正益氣也要貫穿始終。

中藥扶正益氣培起效快,但老張在飲食和勞逸上難以控制,中醫講「三分之七分養」,尤其是三診后脾腎虧虛比較顯著,導致體內濕邪內蘊,清泄較難,治療應該健脾益腎除濕通絡,同時扶正祛邪來鞏固療效。

之後的補中益氣湯和薏苡仁湯加減,是為了達到疏肝理氣,健脾益腎、泄濁通絡的目標。治療的同時,會要求生活和飲食一定嚴格控制。

這個案例治療時間長,肝鬱化火,濕熱內蘊,殃及脾胃,方法應該上宜升降均衡,循序漸進。

總之,老張的治療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化瘀散結通絡階段,二是扶正益氣固本階段,三是標本兼治善後階段。

中醫對痛風和冠心病的鏈接,總體是痹和瘀,所以其臨床治療標為通痹祛瘀,本為健脾益腎疏肝等,如此方能緩緩圖之,終獲良效。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