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癬和灰指甲會合併出現嗎,如何合理選擇治療藥物?聽本文分析
淺部真菌病是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皮膚、粘膜、毛髮和指甲等皮膚附屬組織的淺部感染性疾病,常見的包括足癬(腳氣)、體癬、股癬、手癬、甲真菌病(灰指甲)、頭癬等。隨著近年來生活方式的變遷,如戶外運動、旅遊等家庭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綜合社會人口老齡化、美容業興起、家庭豢養寵物風行等因素,淺部真菌病的發病率在我國可達20%-25%,且有逐年增加趨勢。
《手癬和足癬診療指南(2017修訂版)》中,足癬患者平均每年複發約4次。此類淺部真菌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複發率及傳染性。科學的防治知識、規範用藥治療理念,可以幫助患者減少真菌感染反覆發作及傳播的困擾。
手足癬是發生於掌跖與指趾間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手癬也被稱為鵝掌風;足癬又叫腳氣、香港腳;由皮膚癬菌引起的甲感染稱為甲癬(灰指甲)。這些由真菌所致的感染疾病統稱為真菌疾病。因為手足癬與灰指甲常由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引起,很多致病菌基本是一樣的。相似的致病菌是兩種疾病相互傳染的基礎,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當一個人感染淺表真菌引起皮膚癬菌病腳氣,由於用手抓癢處,導致真菌傳染至手而發生手癬;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可能會導致出現甲癬(灰指甲)。長時間的密切接觸,容易繼發病變,造成相互影響,導致手足癬和灰指甲合併出現。
選擇哪些方式治療能減少傳染和複發?
手足癬和灰指甲對患者的健康、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有明顯的影響,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自身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或傳染給家人或朋友,因此,一定要積極治療,足療程用藥。目前藥膏外部塗抹是淺部真菌病患者治療中較為常用的治療方式。藥物治療包括外用藥物塗抹和口服藥物治療。外用藥因使用方便而在臨床運用過程中受眾較多,鹽酸阿莫羅芬乳膏和環吡酮胺搽劑則是用於治療真菌疾病的常用藥物。
阿莫羅芬如何治療真菌疾病
鹽酸阿莫羅芬的搽劑和乳膏,其有效成分都是阿莫羅芬,都是用於真菌感染的疾病,只是藥物劑型和含量不同,搽劑阿莫羅芬的成份含量為0.5%,乳膏阿莫羅芬的含量為0.25%。
阿莫羅芬乳膏是一種新型廣譜抗真菌外用藥,對淺表真菌病致病菌敏感度較高,同時可以長時間維持有效濃度,臨床常用於皮膚真菌引起的足癬(腳癬,運動員腳),股癬,體癬和皮膚念珠菌病和甲真菌病。
阿莫羅芬乳膏在受感染的皮膚區域處塗抹本品,每日一次(晚間)應持續使用本品直至觀察到臨床狀況痊愈,此後再堅持使用數天。通常治療階段不應少於2周,不應超過6周。因為無相關臨床經驗,應避免懷孕及哺乳期婦女和兒童使用這個產品。
在甲真菌病外用治療時,一些患者由於甲板病變較嚴重,甲板的結構緻密,使乳膏劑型較難滲入而影響治療效果,這時候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阿莫羅芬含量較高、滲透性相對較強的搽劑來進行替換。
阿莫羅芬搽劑主要抑制真菌細胞膜上麥角固醇的合成,使細胞膜通透陛發生改變,導致真菌(酵母菌、皮膚癬菌、黴菌等)死亡,其殺菌能力主要依賴於阿莫羅芬的濃度和與之接觸的時間。它可在甲板表面形成非水溶性的防水薄膜,膜上含有高濃度阿莫羅芬,能滲透XX甲床,起到殺滅真菌作用。抗真菌治療療程通常需結合患者感染的嚴重程度、致病菌種類、耐藥性及臨床療效等因素綜合決定。
手足癬如果不及時治療,病程遷延反覆,表現為水皰、趾間浸漬糜爛或者角化過度斑等。這不僅會加重患者生理上的痛苦,還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真菌感染容易複發或再感染,預防非常重要。積極治療局部真菌病,避免交叉感染。平時注意個人衛生,洗浴后及時擦乾,穿寬鬆透氣的棉質衣物。保持感染部位清潔乾燥,有助於抑制真菌繁殖,促進皮膚愈合。
以上就是關於手足癬和灰指甲反覆發作採取的治療方法,可以根據具體病情及時診治。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若想要了解更多皮膚科疾病及用藥信息,可關注@玥亮說葯,查閱相關文章。
參考文獻:
[1]張偉錚, 陳力, 趙瑾,等. 297例淺部真菌病臨床及病原菌菌種分析[J]. 中國真菌學雜誌, 2014, 9(1):28-30.
[2]王紅,劉維達.阿莫羅芬治療甲真菌病作用機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皮膚科雜誌, 2001 ,34(5 ):401-402.
[3]王丹,李若瑜.阿莫羅芬外用治療甲真菌病[].中華皮膚科雜誌,2001 , 34(5): 9-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