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加班3小時,冠心病風險提高1.6倍!
之前偶然聽一個朋友說起,他同事的愛人,一個80后女孩,在29歲的時候發生了心肌梗死,並且植入兩枚支架。
她沒有高血壓、沒有糖尿病,沒有冠心病家族史,只是在電視台工作,每天加班工作到夜裡1-2點,再和同事們出去吃飯,凌晨三四點鐘回家,第二天早晨重新「精神飽滿」地去上班。
如此幾年下來,一個如花年齡的女孩兒得了老年病。這已經不是罕見的情況了,門診上也有二三十歲的女性得了冠心病,而三四十歲的男性因冠心病植入支架的更是比十年前多了幾倍。
在現在這個業績決定論的職場環境中,許多人或主動或被迫地天天黏在辦公室,加班猝死的不幸也經常見諸報端。
那麼加班和生病到底有多大關係呢?
一、每天加班3小時,冠心病風險高1.6倍
近期,一個來自英國的團隊隨訪了6014名全職公務員,研究開始時,所有的研究對象都沒有冠心病。
研究者調查了他們在平均11年的隨訪期間發生冠心病猝死、心梗、心絞痛的情況。在排除了社會人口學因素的影響之後,他們發現,每天加班3~4小時會讓冠心病的發病風險提高1.6倍。
二、表面很健康的人,冠心病也許並不遠……
具體來說,已婚、夫妻同居、職業地位高的男性往往更容易成為下班不走的勞模。但奇怪的是,表面上看來,這些人往往活得更健康:
一般沒有糖尿病史
更努力鍛煉
請病假也很少
然而這些「健康習慣」並沒有使他們遠離冠心病。
究其原因,這群人往往:
有吸煙、過量飲酒的惡習
而且他們睡眠不足
那麼究竟是什麼機制將加班和冠心病的發生聯繫在了一起呢?
三、長時間處於「戰鬥狀態」!
研究者們發現,加班人群中的冠心病似乎並不是由傳統意義上的危險因素(如吸煙、血脂紊亂)導致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血壓升高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1. 高強度工作環境
由於長期處於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加班一族往往存在交感神經的過度激活,即永遠保持著「戰鬥狀態」(fight),而「順其自然、無為而治」(flight)永遠是他們難以忍受的。交感激活無疑會升高血壓,抑制迷走神經,帶來種種「停不下來」的惡性循環。
這些人表面看上去能力超強、獨當一面,但卻在背後默默忍受著焦慮、抑鬱的負面心理狀態折磨,並且好強的性格讓他們不願意選擇傾訴,導致環境壓力在他們身上越積越多,當最後一根稻草出現時,心臟就可能會遭殃,甚至可能遭遇猝死。
四、9招「亡羊補牢」!
如果加班在所難免,下面這些減壓方式建議,也許會對您有所裨益:
1. 早餐
事實證明,吃早餐可以莫名地增加滿足感。
2. 午睡
午間睡一覺,哪怕十幾分鐘,下午會清清爽爽。
3. 工間休息
獎勵自己一個下午茶,離開工作一小會,也可以下樓走一圈。
4. 改善睡眠
換個舒服的床墊和枕頭,提高睡眠質量。
5. 放鬆
練練字、聽聽音樂、看看書,都能讓你的心離開這個喧囂的世界,理順你對生活的思路。
6. 運動
休息的時候去專門運動一下,出出汗,雖然平時也很累,但是運動之後精神和心理都會好很多,而且睡眠也比較好
7. 少刷手機
除了看新聞,少上社交網路,逛剁手平台。
8. 旅行(疫情后)
養成一點兒個人特殊癖好:比如有人會去個離得近的城市,找個不錯的酒店,睡睡覺,宅一宅,吃吃喝喝,因為不是熟悉的環境,所以壓力會一下小很多。當然,建議疫情后再行動。
9. 辭職
實在不行,就只能「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要知道,離開也是重新開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