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堵塞有多危險?醫生詳細說明,建議收藏閱讀
而血管遍布全身,是讓血液運輸到全身各臟器的關鍵,如果血管出現堵塞,也就意味著血液無法及時充足灌注各臟器,會出現多種嚴重後果,而死亡就是其中之一。
血液是什麼?除了胎兒時期,血液是由胚胎的卵黃囊、肝、脾、淋巴結、骨髓等製造,分娩以後的時期都是由骨髓製造,而人體日常攝入的蛋白質、碳水、鐵、葉酸、維生素B12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等都是決定生成血液的主要原料,它在人體內的循環,主要是將氧氣和營養物質進行輸送,使得各大臟器可以正常「運轉」。
心血管堵塞程度不同危險不同,如果完全堵塞就是心梗,死亡風險較高。我們的身體血管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堵塞狹窄,這是一種自然規律,但對於部分人群來說,他們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高危誘因,使得血管堵塞進程加快、堵塞程度更高,這就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人群。
血管堵塞的誘因有很多,比如高齡、三高、不良飲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等,都會導致血管內脂質出現堆積、讓血管粥樣硬化出現,逐漸形成斑塊血栓,堵塞整個血管,阻礙血液的正常流動,出現心肌缺血。
一般堵塞程度<50%不算疾病,不需要特別治療,只要平時注意改變生活習慣,積極預防干預即可,這類患者在臨床上被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一般狹窄程度≥50%就需要重視了,這時候已經可以確診為「冠心病」,需要積極配合醫生給出的控制方案進行干預。
堵塞程度超過50%,但<75%的冠心病患者,屬於冠心病早期,絕大多數病人癥狀不明顯,只要不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基本沒有太大異常,不算太危險。
堵塞程度超過75%的冠心病患者處於中期,需要開始慎重考慮,根據自身癥狀和病史決定是否進行介入手術,但起碼需要對介入手術有一定的了解,以備不時之需,因為這類患者存在突發不良事件(心梗)的可能。
堵塞程度超過90%的冠心病患者處於晚期,這時候的患者隨時都有突發不良事件的可能,處於最危險的時期,他們的身體血管存在嚴重的堵塞,血液無法正常流動,即使是休息狀況也可能出現胸痛胸悶等癥狀,死亡風險較高。
如何提前發現心血管完全堵塞?簡單意義上講,完全堵塞就是急性心梗,如果想要提前發現,需要從三方面來看:
1,病人的癥狀
其實冠心病病人(心梗是冠心病的臨床表現之一)的典型癥狀都是胸痛,比如心絞痛患者發作時,會有緊束壓榨性的胸部鈍痛,其疼痛部位可能放XX至左肩、作弊、下頜、牙齒等處,但心梗發作時癥狀會變得更為劇烈(持續時間和疼痛程度),部分患者還會有出汗、暈倒、面色蒼白、眼睛發黑等特異表現。
2,病人的心電圖
心電圖是臨床上比較基礎的檢查之一,雖然不能直接確診疾病,但可以指向疾病方向,為最終診斷提供一定的幫助,如果是心梗患者一般有兩種情況:⑴ST段抬高,這是判定心梗最直接的結果;⑵非ST段抬高是心肌缺血的心電圖難以診斷,需要進一步檢查血液和心肌標記物。
3,病人的心肌標記物
主要是肌鈣蛋白、肌酸激酶和同工酶三種,如果增加在加上上述癥狀或心電圖結果,可以診斷心梗。
希望我的科普能幫助到您!
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可以評論私信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