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總想吃東西,腦部神經在作祟
04 月 29 日的《母嬰之聲》,我們解讀了 10 篇文獻,關注:孕期飲食,妊娠期糖尿病,兒童飲食,維生素D,慢性高血壓,先天性心臟病,自閉症,鄰居環境,母嬰貧血,口腔菌群。
Nature子刊:孕期為什麼想吃東西?Nature Metabolism——[13.511]
① 利用甜味食物,驗證了小鼠作為妊娠期食物渴望類行為模型的適用性;② 妊娠期食物渴望類行為與大腦連接重組有關,該重組影響多巴胺能中腦邊緣迴路關鍵成分,促進開胃行為和對獎賞刺激的感知;③ 妊娠期間伏隔核中表達多巴胺D2受體的神經元對多巴胺能信號傳導動態調節,驅動食物渴望類行為;④ 母體妊娠期間過度的食物類渴望行為對後代,特別是雄性後代有長期影響,導致其葡萄糖不耐受,體重增加,及成年後飲食失調和焦慮樣行為增加。
【主編評語】
孕期準備需要在整個妊娠期進行大量的生理和行為調整,以提供適當的胚胎髮育環境。懷孕期間,女性對美味食物的渴望是非常普遍的,但這會導致妊娠期超重或肥胖。Nature Metabolism近期發表的文章,發現妊娠期對食物的渴望是由伏隔核多巴胺能迴路介導的,揭示出妊娠期食物渴求的認知動機本質,並倡導在妊娠期適度情緒化進食,以防止後代的神經心理和代謝健康惡化。(@章台柳)
【原文信息】
Food craving-like episodes during pregnancy are mediated by accumbal dopaminergic circuits
2022-04-04, doi: 10.1038/s42255-022-00557-1
妊娠期糖尿病增加女性產後2型糖尿病風險Diabetes Care——[19.112]
① 納入5萬餘名女性隊列數據,其中3370名女性在隨訪中被首次診斷為糖尿病;②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未來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高,且妊娠期糖尿病病史次數與糖尿病的風險呈正相關;③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女性產後6-15年內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增加3.87倍,但是這種關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弱;④ 在產後35年的時間里,女性糖尿病的風險都有所增加;⑤ 因此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應定期篩查血糖,預防糖尿病。
【主編評語】
預防妊娠期併發症,不僅對圍產期健康有益,對女性的長期健康也有影響。本研究通過人群數據分析發現,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未來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並且這種風險變化能夠持續35年之久。因此,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應該更加註意開展常規的糖尿病篩查。(@Epi汪)
【原文信息】
Persistence of Risk for Type 2 Diabetes Afte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2022-04-01, doi: 10.2337/dc21-1430
兒童期高脂牛奶攝入或未能增加代謝疾病風險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7.045]
① 納入波士頓地區出生隊列中的796名兒童數據,調查兒童早期(平均3.2歲)飲食結構,並隨訪兒童青春期(平均13.2歲)的肥胖狀況和心臟代謝標誌物;② 在兒童早期,牛奶的平均攝入量為2.3次/天,63%的兒童主要飲用全脂牛奶;③ 兒童早期的BMI z評分與兒童早期牛奶脂肪攝入量呈負相關,即攝入全脂牛奶的兒童肥胖風險較低;④ 但在調整了混雜因素之後,並未發現兒童早期飲食結構與青春期超重/肥胖風險的關聯,也未發現其與心臟代謝標誌物的關聯。
【主編評語】
關於兒童是否需要攝入脫脂牛奶來預防兒童肥胖並沒有統一的證據。本研究通過隊列數據,雖然發現兒童早期飲用全脂牛奶,與青春期早期超重/肥胖的幾率較低相關;然而,這種適度的保護XX聯可能是由於混雜因素導致的。(@Epi汪)
【原文信息】
Association of cowu0026#;s milk intake in early childhood with adiposity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in early adolescence
2022-04-19, doi: 10.1093/ajcn/nqac103
孕期補充維生素D?在HIV陽性女性中未得有效證據PLoS Medicine——[11.069]
① 在坦尚尼亞地區納入HIV陽性妊娠中期孕婦(12-27周),隨機分為維生素D3補充劑組和安慰劑對照組,進行隨機三盲試驗,試驗組每日接受3000IU維生素D;② 兩組孕產婦發生HIV進展或死亡事件的風險無統計學差異,低於胎齡兒(SGA)的發生風險無統計學差異,而兩組嬰兒發生髮育遲緩的風險也無統計學差異;③ 未發現試驗組母親發生高鈣血症風險,而安慰劑組孕婦有一例發生對補充劑的超敏反應;④ 目前並無證據表明針對HIV陽性孕婦需要補充維生素D。
【主編評語】
既往研究認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缺乏維生素 D 與疾病進展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有關,同時懷孕期間維生素 D 水平低也與胎兒和嬰兒生長不良有關。因此,孕期補充維生素 D 是否可以改善 HIV 感染孕婦的臨床結果值得研究。基於此,本研究開展了隨機對照試驗,但是結果並不支持對該人群開展普遍的VD補充,並沒有觀察到效果。(@Epi汪)
【原文信息】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for women living with HIV in Tanzan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22-04-15,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73
NEJM:輕度慢性高血壓孕婦或需積極治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91.245]
① 納入2408名患有輕度慢性高血壓,且胎齡小於23周的女性,隨機分為試驗組(積極接受抗高血壓治療)和對照組(保守治療);② 試驗組發生主要結局事件(包括嚴重先兆子癇、早產、胎盤早剝、胎兒/新生兒死亡等)的風險低於對照組(30% vs 37%);③ 試驗組任何類型先兆子癇的發生率低於對照組(24.4% vs 31.1%),且早產發生率也更低(27.5% vs 31.4%);④ 對患有輕度高血壓的孕婦,將目標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的策略或有更大的好處。
【主編評語】
對於輕度慢性高血壓的孕婦是否需要開展治療目前並未有共識。本研究基於此開展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發現積極治療組女性未來發生各種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降低。本研究給慢性高血壓孕婦的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Epi汪)
【原文信息】
Treatment for Mild Chronic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
2022-04-02, doi: 10.1056/NEJMoa2201295
國內團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增加後代先天性心臟病風險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6.05]
① 檢索並篩查相關的研究文獻,最終納入24項研究,共40萬餘名研究對象數據;② 總體來說,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女性其後代患先天性心臟病(CHD)的風險增加;③ 其中母親孕期患先兆子癇(OR=1.79)、妊娠期高血壓(OR=1.16)和慢性高血壓(OR=1.68)與新生兒CHD的風險增加有關;④ 敏感性分析發現,增加的CHD風險包括圓錐動脈干畸形、法洛四聯症、房間隔缺損、左心發育不全綜合征、主動脈縮窄等。
【主編評語】
本綜述總結了目前的研究證據,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包括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慢性高血壓等)的發生會增加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因此應該在孕期強化心血管健康的管理,減少母嬰健康的損害。(@Epi汪)
【原文信息】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Are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in Offspr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22-03-28, doi: 10.3389/fcvm.2022.842878
JAMA新聞:腦部影像檢查揭秘男孩/女孩自閉症的差異JAMA——[56.272]
① 男孩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風險是女孩的4倍以上,這引發了人們對患有 ASD的女孩由於癥狀較輕而未被診斷或延遲診斷的擔憂;② 發表在《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患有ASD的男孩和女孩的大腦功能組織存在差異,可通過影像組學進行區分;③ 在患有ASD的兒童中,女孩大腦中的模式與男孩不同,包括運動、語言和視覺空間注意系統等;④ 大腦模式與男孩最相似的ASD女孩往往有最嚴重的運動癥狀。
【主編評語】
目前診斷的自閉症在男孩中的發病率遠高於女孩,這種差異是何原因造成的並不清楚。為了進一步探索腦部影像在自閉症診斷及癥狀預測中的作用,發表在《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對此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本文是針對此研究進行的報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閱讀原文(Supekar K, de Los Angeles C, Ryali S, Cao K, Ma T, Menon V. Deep learning identifies robust gender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brain organization and their dissociable links to clinical symptoms in autism. Br J Psychiatry. 2022 Feb 15:1-8. doi: 10.1192/bjp.2022.13. )(@Epi汪)
【原文信息】
Functional Brain Organization Differences Found Between Boys and Girl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2022-04-05, doi: 10.1001/jama.2022.3834
孟母三遷,或許應從懷孕開始Biological Psychiatry——[13.382]
① 納入9名孕婦,調查孕期暴露于各種逆境事件的情況,並對新生兒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成像;② 孕期居住在財產犯罪率較高的社區,其新生兒丘腦-aDMN之間連接較弱;③ 同樣,如果居住社區的暴力犯罪率較高,新生兒的丘腦-aDMN、杏仁核-海馬體之間的連接較弱;④ 上述兩個關聯部分由「心理社會壓力」介導;⑤ 其他的逆境類型與新生兒腦部結構無統計學關聯;⑥ 該研究提供了環境壓力源的代際傳遞證據。
【主編評語】
居住的社會環境問題對新生兒身心健康的影響被人們所公認,但是宮內暴露于較差的社會環境是否會對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造成影響並不清楚。本研究創新性地觀察新生兒腦部核磁成像結構,發現鄰里之間財產犯罪、暴力犯罪都可能給新生兒腦部結構造成影響。但這種改變對未來兒童神經系統的發育的影響是什麼目前並不清楚。(@Epi汪)
【原文信息】
The Effects of Prenatal Exposure to Neighborhood Crime on Neonat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2022-03-31, doi: 10.1016/j.biopsych.2022.01.020
Lancet子刊:全球母嬰貧血狀況一覽The Lancet Global Health——[26.763]
① 對來133個國家,2010-2019年人群血紅白蛋的數據進行匯總;② 對於6-59個月的兒童,2019年的貧血患病率為40%,低於2010年(48%);③ 而對於15-49歲的非妊娠期女性,貧血患病率從2010(31%)到2019年(30%)幾乎沒有變化;④ 對於15-49歲的孕婦,貧血患病率從2010年的41%下降到2019年的36%;⑤ 對貧血嚴重程度進行分級,中/重度貧血的患病率有所下降;⑥ 兒童婦女的貧血患病率仍然較高,應進一步了解其中的原因,並有針對性地做出努力。
【主編評語】
母嬰健康是保障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世界衛生大會(WHA)提出要在2030年將15-49歲的育齡女性的貧血患病率減半。基於此,本綜述總結了2010年-2019年這10年間的數據,展現兒童、育齡婦女的貧血患病率現況及變化情況。總體來看,母嬰貧血的患病率仍然處於較高水平,這十年間的狀況改善不明顯。(@Epi汪)
【原文信息】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estimates of anaemia by severity in women and children for 2000-19: a pooled analysis of population-representative data
2022-03-01, doi: 10.1016/S2214-109X(22)00084-5
兒童口腔菌群變化知多少(綜述)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7.624]
① 產前孕產婦的健康和營養可以影響發育中嬰兒的微生物組,但暫無證據表明胎盤微生物可能影響新生兒口腔菌群;② 分娩方式對新生兒口腔菌群的影響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分娩時使用抗生素將影響新生兒口腔菌群;③ 人類口腔菌群不可避免地受到宿主遺傳因素的影響;④ 出生后,新生兒的口腔暴露于環境中,包括母親的唾液、哺乳、其他人類環境的大量微生物等,其菌群的定植和發展呈現出一定的規律。
【主編評語】
本綜述總結了目前有關新生兒口腔菌群的影響因素證據,包括產前、圍產期、產後等各方面的因素;並總結了兒童口腔菌群的變化規律。但是仍然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本研究為進一步研究兒童的口腔菌群提供了重要的基石。(@Epi汪)
【原文信息】
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infant oral microbiome
2022-01-11, doi: 10.1080/1040841X.2021.2025042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柚子表妹,Epi汪,尹小甜
點擊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04-22 | 6文聚焦XX菌群,乳桿菌中也有「叛徒」?
04-15 | 兒童「性早熟」?大豆製品不背鍋!
04-08 | Cell子刊揭秘:口腔菌如何影響妊娠結局?
04-01 | 出生時低血糖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JAMA:並非如此
03-25 | 一圖讀懂×2!Nature子刊詳解XX菌群與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