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濕阻滯證冠心病,漢代醫聖張仲景治胸悶的專方!巧治冠心病
有些方子啊,組成很簡單,甚至給人的感覺是很簡陋。但是它們組合應用得好,效果會格外的好。
比如說我今天要給你講的這個,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我看來,這是張仲景用來治療胸陽不振、痰氣阻滯所致胸悶的專方。直到今天,它在中醫心血管病治療領域中,也發揮著作用。
我給你講個例子,你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朋友之間認識了一個人,這個人46歲了,最近這三個月以來,他感覺是氣溫降低的緣故,總感覺自己胸悶、氣短,有喘不上氣的窒息感、刺痛感。
他覺著再這麼下去,可別出啥事了把小命交代在這兒。於是,利用飯局就找到我了。
枳實,薤白,桂枝,厚朴,瓜蔞,川芎,五靈脂,延胡索,茯苓等。
每日一劑,水煎2次服,一共是7劑。此方就是由枳實薤白桂枝湯加味而成。
結果,患者用藥以後,諸證大減,感覺到胸中有前所未有的舒暢感。效不更方,繼續使用,調理兩個多月,諸證悉平。
這個枳實薤白桂枝湯,它出自《金匱要略》。《金匱要略》裡頭的方子,以治雜病的居多。枳實薤白桂枝湯治啥呢?就是胸痹,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冠心病、心絞痛。
它針對的是什麼樣的患者呢?
第一個,就是天冷容易犯病。這類人心陽不足,所以寒邪襲來的時候,他受不了。
第二個,就是胸中憋悶、悶痛,有窒息感。因為你胸陽不足,痰濕就容易凝聚啊。痰濕阻滯,氣機不暢,就容易胸悶、滯澀、疼痛。
這些歸納起來,就是胸陽不振、痰氣阻滯。
這類人呢,可能還伴隨其他問題。比如說,痰氣鬱阻日久,容易形成淤血。於是,患者血瘀作痛,形成刺痛感。
還有的人,因為胸陽不振,所以陰寒之氣上逆,所以就感覺有一股氣,從下往上竄,上攻心胸。
當然,這類人的舌苔,多白膩。脈象,可能偏滑,可能偏緊,或者沉弦。脈滑,說明有濕。脈緊,說明痛症。脈沉,說明病勢在里,脈弦,提示痰飲或痛症。
而所有這些,上文醫案里的患者,幾乎都吻合了。只不過,他脈象偏澀,舌有瘀斑,這說明他心血開始有了瘀滯了。
那怎麼辦?自然就是要通胸陽,化胸痰,理胸氣,除淤血。
這裡頭,瓜蔞和薤白,散胸寒、滌胸痰、理胸氣。厚朴和枳實,下氣除滿,理氣除濕,幫助瓜蔞和薤白疏解胸中氣滯。桂枝,善於溫通心胸陽氣。茯苓一味,健脾利濕,令胸痰自去。
在這個基礎上,川芎、五靈脂和延胡索,用於行氣活血止痛。這就是基本意圖了。
所以我說,枳實薤白桂枝湯,是張仲景治療胸悶胸痛的專方。說起來,我臨床還真應用了不少,辨證得當,多加幾味藥材,治療冠心病真的很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