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葯並用,1次止劇烈妊娠嘔吐
女患,30歲,妊娠3個月,水飯不得入口,不得聞異味,不進食時亦口苦嘔吐酸水,3個月來體重減輕16斤,直接從140斤,瘦到124斤。
服藥前
服藥前
囑其回家先取3-5克,用溫水淘洗3次,將礬味淘凈,用小鍋煮取清湯約1000毫升,調以麵粉煮作茶湯,和以白糖,令適口,代茶少量頻服。
患者訴加入白面不好喝,於是單純煮水1000毫升,頻服。
服藥1次,嘔吐止,近3、4天已可進食,較前明顯改善。1劑止,未再盡劑。
服藥后
服藥后
討論
《景岳全書》中突出了惡阻因「忽受胎妊則沖任上壅,氣不下行故為嘔逆」的論點,說明了產生惡阻的原因主要是「沖氣上逆、胃失和降」。
妊娠惡阻早期多屬肝胃氣盛、肝脾不和的實證,如果延續不愈,進食少,生化之源不足,逐漸轉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之虛證,久吐不止,脾胃俱傷,津液受耗,水谷精微缺少,肝腎失養,肝火升動于上,氣機逆亂,嘔吐更劇,發展為氣陰兩虛之危症。
早期惡阻,不主張藥物療法,患者只需從飲食起居加以注意,保持情緒愉快。對中期患者,選用平肝健脾和胃法。晚期患者,可配合針灸療法。
1.單用清半夏止妊娠嘔吐,見於清末民初著名醫家,近現代中國中醫學界的醫學泰斗,中西醫匯通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張錫純(壽甫),他將畢生經驗總結成《醫學衷中參西錄》。
原方是清半夏6錢,如果按照當時1兩=10錢=30克,1錢=10分=3克來換算的話,6錢就是18克。
2.我又專門查了建國初期曾任浙江省中醫院中醫婦科主任,婦科名醫裘笑梅主任撰寫的《裘笑梅臨床經驗選》,她治療妊娠惡阻的方中仙半夏用到9克。
3.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在《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 · 臨證治驗卷》用半夏治療妊娠惡阻時提到:余用生半夏9~18g治療妊娠惡阻,恆一劑即平,歷試不爽,從未見中毒及墮胎之事例。
妊娠惡阻在治療上是比較頑固的一種現象,半夏對此卻有殊功。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里就用乾薑人蔘半夏丸治療妊娠惡阻,並不礙胎。但後人因《名醫別錄》載有「墮胎」之說,遂畏而不用,致使良藥之功,湮沒不彰。
余用半夏為主葯治療惡阻,無一例失敗。從前均徑用生半夏,嗣以部分患者有所疑懼,乃改用制半夏,效亦差強人意,但頑固者則非生者不愈。
處方:半夏9~18g(先用小量,不效再加;制者無效,則改用生者,並伍以生薑3片),決明子12g(炒打)15g,生赭石15g,旋覆花9g(包),陳皮3g。水煎取1碗,緩緩服下;如系生半夏,則每次僅飲一口,緩緩咽下,每隔15分鐘,再服一口,約半日服完,不宜一飲而盡。恆一劑即平,劇者續服之,無有不瘥。
綜合以上幾位先賢醫家的方子,張錫純用清半夏,裘笑梅用仙半夏,而朱良春用生半夏,起量均在9克以上。我沒有他們的藝高人膽大,所以,在安全用藥的前提下,讓患者從清半夏最安全的常用量3—5克開始口服,結果效果斐然,一劑止。
所以,清半夏治療妊娠惡阻,療效確切,但是一定從小劑量、安全劑量開始口服。
並且要在經驗豐富的中醫醫生四診合參,望聞問切的基礎上開出的醫囑,千萬不可隨意服用。
這就是我為什麼從來不在文章中寫下方子的原因。
因為臨床上看見太多人,自己給自己看病,百度治病,尤其是中藥,有的患者甚至在網上看到一個沒有藥物劑量的方子,讓我給填劑量。
類似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結果未治病,反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