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用抗生素消炎,為什麼有的卻久治不愈?
春夏天的時候雖然炎熱,卻是鼻炎的高發期,特別是現在空調的普及,患者在低溫空調房間里久坐之後,突然走到室外時,氣溫驟然間的忽高忽低、一冷一熱,容易引起鼻內毛細血管擴張、收縮過度,從而引發鼻炎、咽喉炎發作或導致原有癥狀加重。
鼻炎,顧名思義,是鼻子發炎了,是鼻子里有細菌引起的發炎。如果這樣看的話,西醫用抗生素是有道理的。因為抗生素可以消炎殺菌,治療炎症應該葯到 病除。事實上結果如何呢?我不說大家也知道,用抗生素治療鼻炎,百無一愈,而且越治越重,甚至於漸而治成頑疾。君不見多少鼻炎病人反覆用抗生素,但數年、 數十年不能痊愈。
需知炎症的實質不在於什麼樣的細菌感染,而在於病人的體質因素。有什麼樣的體質,才會導致什麼樣的症證。比如,同樣是一種葡萄球菌感染,三陽體質的人發為高熱,治療可以解表,清陽明,樞少陽。而三陰體質的人則發為低熱,或者反覆寒熱,這時要扶三陰之陽氣,而不是清熱。事實上,當前的三陰體質佔了大多數,感染細菌(中醫稱為感受外邪)之後,其脈多屬沉軟,已經極少有真正的浮緊脈了。因此說,中醫眼中的炎症,大多是寒證,而非熱症。見炎即認為是熱,而且非寒涼不用,非解毒不止。如此治療是見標不見本的治法。
中國的有識之士一直呼籲社會謹慎看待抗生素,不要把抗生素神化,認為其能殺死的細菌。要知道,西醫本身也並不主張濫用抗生素的。況且,在國外,抗生素的使用與管理非常嚴格,大街上的藥店里根本就不太容易買到各種抗生素。因為西醫也發現,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了細菌的耐藥性增加,同時也造成了新的疾病的出現。
中醫認為,只有陽氣比較充足,或者相火比較旺的人,才可以適量地應用抗生素,但也不能長期應用。這樣的病人一般脈比較洪大且沉取有力,多見於一些 實證患者。但正常人脈多顯沉軟,那是相火不足的反應。所以,本來機體已經偏於陽虛了,怎麼能夠濫用寒涼的抗生素來消滅不足的真陽呢。
由上可見,正氣是治病之本。舍此而他求,不過是治療標象,糊弄病人而已。這麼簡單的道理,奈何不少庸醫就是不懂。比如臨床所見不少庸醫治療肝炎、腫瘤、胃炎、風濕XX節炎等病,鍾意于苦寒解毒,濫施涼葯,而不知溫補。需知,若外邪入侵,顧護病人的正氣即是最根本的治療。
鼻乃清竅,為肺之門戶,其呼吸之暢通,嗅覺之靈敏全賴清陽充養。鼻竇炎屬中醫「鼻淵」、「腦漏」範疇。鼻竇炎多由氣虛不固,外邪侵襲,邪入化熱,灼腐生膿,滯留空竅、彌散清空,清濁不分,竅隙閉塞,引致鼻塞流涕、頭痛頭脹、智力昏蒙、身疲肢倦、常易外感。外感后鼻竇炎又加重,如此互為因果,反覆發作。在此病理機制中,痰濁膿液既是病理產物,又是新的病因。故清除痰濁膿液,杜絕痰濁之源是治愈本病的關鍵。故升清降濁則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療法則.
2、鼻竇炎的中醫治療原理 :
鼻乃清竅,為清陽之居所,清氣之通道。而鼻竇炎則是鼻竇升膿阻塞清竅。當今醫者多以消炎、通竅為治,西醫則動輒穿刺排膿,輸液,雖能取效一時,但一遇感冒,舊病複發。究其原因乃清陽無力上沖,濁陰膠結不降。據此,用升清降濁法,使濁陰下降,滌盪污穢,清陽上達,敷布清新,則療效鞏固長治久安 。
一、辨證內治
1、外感風寒
治法:疏風散寒,辛溫通竅。
方葯:蒼耳子散(《濟生方》)加減。蒼耳子9g,辛夷9g,羌活9g,防風9g,藁本9g,川芎9g,白芷15g,細辛3g,升麻9g,本通6g,甘草6g。咳嗽重者加紫苑,款冬花;挾濕者加藿香,佩蘭。
2、外感風熱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通竅。
方葯:桑菊飲(《溫病條辨》)合蒼耳子散加減。菊花12g,桔梗9g,連翹9g,杏仁9g,薄荷9g,桑葉9g,蒼耳子9g,白茫15g,黃芩9g,甘草9g。咽痛者加XX干,馬勃;涕黃帶血者加生地,銀花。
3、肺脾氣虛,邪滯鼻竅
方葯:溫肺止流丹(《瘍醫大全》)加味。人蔘9g,黃茂15g,白朮9g,炙甘草9g,細辛3g,白芷5g,蒼耳子9g,魚腦石15g,桔梗9g,訶子6g。
4、脾氣虛,邪滯鼻竅
治法:健脾利濕,祛風通竅。
方葯: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味。党參9g,茯苓159,白朮9g,淮山藥30g,炒扁豆9g,蓮子15g,薏苡仁30g,石菖蒲9g,蒼耳子9g,陳皮9g,濕重者加澤瀉,車前草;有寒象者,加荊芥、細辛。
5、邪毒久留,氣滯血瘀
方葯:當歸芍藥湯(廣州中醫學院編《中醫耳鼻喉科學》)加味。當歸12g,赤芍15g,川芎9g,桃仁9g,紅花9g,地龍9g,辛夷花9g,白菊花12g,薄荷9g,黃芩9g,茯苓15g,澤瀉12g,白朮9g,甘草6g。肺氣虛者加黃芪,訶子;熱重者加黃芩、貝母;頭痛者加白芷,藁本,蔓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