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這樣做,心血管併發症都繞著你走
研究表明,72%的糖尿病患者合併心血管疾病其他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約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心血管疾病風險已經成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問題。而這一疾病是可以預防的。
預防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包括了我們熟知的控制好血糖、血壓、脂、抗凝治療、定期體檢、應用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藥物。那麼具體該如何做呢?
降壓 降壓目標應<130/80 mmHg
新指南規定,一般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應<130/80 mmHg;老年或伴嚴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採取相對寬鬆的降壓目標值,<140/90 mmHg。
指南明確規定了藥物控制血壓的切點:血壓>120/80 mmHg者,即開始生活方式干預;血壓≥140/90 mmHg者,可考慮開始藥物降壓治療;血壓≥160/100 mmHg或高於目標值20/10 mmHg時,應立即開始降壓藥物治療,並可採取聯合治療方案。
指南認為,五類降壓藥,包括ACEI、ARB、利尿劑、鈣拮抗劑和β受體阻滯劑,均可用於糖尿病患者。為降壓達標,通常需聯合用藥。指南推薦,以ACEI或ARB為基礎降壓藥治療方案,可聯合鈣拮抗劑、小劑量利尿劑或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
調脂治療,對於糖尿病合併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大有好處的,首要干預靶點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血脂)<1.8mmol/L ,首選藥物是他汀類,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基線值較高,現有調脂藥物標準治療3個月后,難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至所需目標值,則可考慮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至少降低50%作為替代目標。
如果空腹甘油三酯≥5.7 mmol/L,為了預防急性胰腺炎,首先使用降低甘油三酯的藥物。
抗血小板 視危險因素區別用藥對於糖尿病合併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常規使用阿司匹林, 最佳劑量為 75 -150毫克/天; 對於阿司匹林過敏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慮使用氯吡格雷75毫克/天作為替代治療。
新指南強調,不推薦糖尿病低危和中危人群應用阿司匹林,低危人群指年齡<50歲,不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患者。指南認為,這類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獲益有限,可能會被出血風險沖淡。中危人群(非老年患者伴1個或多個危險因素,或老年患者不伴危險因素)是否需要,應依據臨床具體判斷。
依據患者病情可能會用到硝酸酯類藥物(如硝酸異山梨醇、硝酸甘油片等)、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緩釋片等)、中成藥(如麝香保心丸)等。
控制飲食 注意體重管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該多吃粗糧食物,這樣可以增加人體內複雜糖類和纖維素的含量。並且對於糖分的總攝入量應該保持在60%—70%之間。
可以適當食用少量的瘦肉、家禽或是魚類,並且脂肪的總攝入量應該保持在30%以下。
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要保持在300毫克以下,盡量不食用動物內臟,因為動物內臟屬於高膽固醇的食物,有些動物內臟中的膽固醇含量甚至超過了3000毫克。
每天攝入的蛋白質含量也不宜過高,可以通過牛奶、酸奶、魚類、豆類等食物中獲取。
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可增加胰島素抵抗,使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顯著增加。體重控制目標:體重指數小於24千克/平方米,腰圍: 男 <90厘米, 女<85厘米。
血糖管理 避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餐后高血糖與冠心病發病和死亡之間存在密切關聯,但控制血糖並非越低越好,一般空腹血糖7.0mmol/L以下,餐后兩小時血糖在10.0mmol/L以下即可,注意避免低血糖。
目前指南多推薦心血管獲益降糖藥物,但具體降糖方案受患者肝腎功能情況、經濟情況、遵醫行為等影響。
定期複查 及時了解身體狀況糖友除了每3個月複查糖化血紅蛋白、肝腎功能、血脂外,還要監測頸部及下肢的血管B超,複查眼底等。
糖尿病患者常出現無痛性心梗,特別是已經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一定要遵醫囑定期複診,出現心前區不適的時候及時就診。
所以,糖友一定要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重視起來,做好上面這些,防控心血管疾病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