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健康月|居家不防備,菊花滿地傷
5月是腸胃健康月,嘉會醫療消化內科團隊將與您分享腸胃健康的系列知識,歡迎關注!
最近,上海地區的居民都處在響應國家號召,將疫情清零,居家隔離的社區管控生活中。小麗也是其中一員,每天處於居家辦公的狀態,幾乎一整天都坐在電腦前,不是處理各種工作上的事情,就是打開網頁看新聞和追劇。想不到最近突然出現了一些「尷尬事」。
以前每天上班都要走路趕地鐵的她,近來在家運動量急劇減少,再加上少了每天必備的提神神葯——咖啡,平時排便通暢的她出現了便秘的情況,兩到三天才有感覺去趟洗手間,而且要在馬桶上坐半天才能解下來,三天前更是出現了便血的情況,上完洗手間馬桶里都是鮮紅的血,而且大完便還感覺有東西從肛門裡掉出來,多提有多嚇人了!小麗嚇壞了,網上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上海嘉會國際醫院消化科/內鏡中心的在線咨詢,經過醫生的在線問診和線下的就診,才知道自己得了痔瘡。
到底什麼是痔瘡呢?簡單來說就是直腸末端的靜脈團,是人體正常的一部分。但是由於重力和腹部壓力等原因很容易引起充血、腫脹乃至脫垂,這時候就成了「痔病」。沒有癥狀的痔瘡一般不用治療,而如果出現了諸如便血、脫垂、疼痛和肛周瘙癢等癥狀,則需要去醫院進行診治。
在臨床上根據痔瘡的嚴重程度,一般可分成四期:
I期:以便血為主,排便后沒有痔核脫出
Ⅱ期:伴有便血,排便后痔核脫垂,可自行還納
Ⅲ期:伴有便血,排便后痔核脫垂,需用手還納
Ⅳ期:痔核長期在肛門外無法還納,或還納后立即再次脫出。
在治療上,針對I、II期痔瘡建議採用非手術的保守治療。首先最重要的是保證排便的通暢,因為便秘和大便乾結都會讓痔瘡加重。同時適當的溫水臀部浸泡和坐浴也能起到緩解痔病癥狀的效果。此外,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改善局部靜脈循環的葯也是有效的治療手段。
而針對Ⅲ、Ⅳ期痔瘡,上述的措施往往無法緩解癥狀,則可能需要採取破壞或去除痔的手術治療方法。傳統的痔瘡手術引起患者的痛苦較大,雖然能較徹底的去除痔瘡,但是術中和術后的痛苦和較長的康復時間往往讓人望而卻步。
內痔治療技術——內鏡下套扎技術(ERBL)現在,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飛速發展,一種有效、快速、簡單和經濟的內痔治療技術應運而生,即內鏡下套扎技術(ERBL)。研究表明膠圈套扎相比其它技術(硬化、遠紅外療法、冷凍消融、雙級熱凝等)有更好的治愈率和更低的遠期複發率。而ERBL則是把經典的套扎技術和內鏡檢查的優勢相結合,其可控性和影像學檢查的精細度以及腸鏡下的套扎操作技術都更具優勢。而且,內痔的內鏡下套扎技術和食管靜脈曲張套扎技術相似,內鏡醫師操作起來熟悉而又方便。在單次手術中,可以進行多個痔核的套扎,從而避免多次手術。
只要經過適當的腸道準備,患者接受了完整的腸鏡檢查后,將內鏡在翻轉鏡頭的姿態下對肛門齒狀線以上的痔瘡進行吸引和套扎,簡單又快捷,而且由於沒有手術切口,所以幾乎沒有術后疼痛的煩惱。
術後患者只需要留院觀察一晚就可以回家,被套扎的痔通常在術后3-5天左右壞死脫落,期間只要保持大便通暢,不要劇烈運動,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一般很少發生出血等併發症。術后10天到兩周就能完全恢復正常。內鏡下內痔套扎術是一項簡便易行,併發症少,複發率低的痔瘡微創術式。
小麗的最終診斷是Ⅱ期痔瘡,在嘉會醫院內鏡中心馮醫生的建議下服用了通便和改善局部靜脈的藥物,並且馮醫生還教她可以在家每晚睡前自己進行提肛運動,鍛煉肛門周圍括約肌,改善痔瘡的癥狀。經過一周的口服藥物和功能鍛煉,小麗的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已經沒有了便血的癥狀,她決定等到解封之後找馮醫生做個腸鏡檢查,徹底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
供稿:上海嘉會國際醫院·消化內科·馮卓
參考文獻:
[1] Jacobs D. Clinical practice. Hemorrhoids. N Engl J Med 2014; 371:944.
[2] Riss S, Weiser FA, Schwameis K,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hemorrhoids in adults. Int J Colorectal Dis 2012; 27:215.
[3] Alonso-Coello P, Guyatt G, Heels-Ansdell D, et al. Laxativ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 :CD004649.
[4] Trompetto M, Clerico G, Cocorullo GF, et 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morrhoids: Italian society of colorectal surgery (SICCR) consensus statement. Tech Coloproctol 2015; 19:567.
[5] Nelson RS, Ewing BM, Ternent C, et al. Risk of late bleeding following hemorrhoidal banding in patients on antithrombotic prophylaxis. Am J Surg 2008; 19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