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率90%vs5%,做這件事很重要
預后相差很大
腫瘤早篩有多重要?今天,浙醫在線邀請杭州市腫瘤早篩中心主任鄭劍恩,為廣大讀者進行專業權威的防癌科普。
以下是鄭劍恩主任口述:
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人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儘管其治療手段越來越豐富,治療精度越來越高,治療療效也越來越好,但攻克癌症最理想的途徑不是治療,而是預防。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癌症早篩的重要性,因為很多癌症早期發現和晚期發現的預后相差很大。西方有一句諺語:「一盎司的預防重於一磅的治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不久前遇到一個45歲的女患者,姓張,是一名財務。她兩年前體檢發現右上肺有一個結節灶,直徑約0.9cm。當時醫生認為這個結節比較可疑,考慮良性的可能性居多。建議她隔半年定期隨訪,觀察結節的變化。
回去后,張女士覺得自己平時沒有任何不適,也就漸漸忘了這個肺結節。近兩年來她一次複查都沒做過。
直到今年年初,張女士的父親因肺癌晚期去世了。這件事對她的觸動很大,因為她了解到,肺癌和吸煙、基因遺傳都有關係。雖然張女士自己不抽煙,但她老公是個「煙民」,每天差不多要抽一包煙,相當於自己每天也在吸「二手煙」。
有肺癌家族史,又長期處於被動吸煙的生活環境,再加上自己原本就有肺結節,這些高危因素讓張女士感覺到不安。
前不久,她特地到醫院做了一個胸部CT檢查,結果提示右肺上葉的結節灶XX了,直徑1.2cm,而且形態不規則,周圍見毛刺,密度不均勻,不除外感染XX變可能,腫瘤XX變待排。她拿著檢查單跑了好幾家醫院,醫生有的說可以手術,有的說可以再繼續觀察。
這下,張女士更迷茫了。她專程找到杭州市腫瘤早篩中心,希望在這裡得到確定的答案。我們了解張女士的情況后,為她定製了個性化的篩查套餐,並聯同肺癌一體化診治團隊的專家,針對結節的大小、形態、發展變化等各項篩查結果進行了MDT討論,認為結節是惡性的可能性居多,建議儘早手術。
張女士聽取了專家的意見,在杭州市腫瘤醫院胸外科胸腔鏡下行右上肺尖段切除術+區域淋巴結清掃。最終結果也證實了我們的判斷,病理結果為「原位腺癌伴微浸潤」。
大家知道,肺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等到出現明顯的不適癥狀時,往往已經處於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手術機會。
而張女士的肺癌仍處於早期,早期肺癌和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可以說是天差地別:早期肺癌治療后5年生存率高達90%左右;而一旦確診為晚期,化療時代5年生存率不到5%,如今的靶向和免疫治療時代,總體水平在20%左右。
腫瘤的早期篩查是現代腫瘤控制領域中重要的癌症二級預防措施。相比病因學預防,癌症篩查是相對被動的癌症預防措施,但卻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癌症預防手段之一。通過簡便的診斷工具,在無癥狀的癌症高危人群中檢測出癌前病變或非浸潤性癌或早期浸潤性癌,並給予及時有效的干預,以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很多人認為,單位每年都有健康體檢,還有必要再去做其他檢查嗎?
實際上,健康體檢和腫瘤篩查的概念是不一樣的,防癌體檢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早期發現腫瘤,也針對相關病因提前干預,預防癌症的發生。因此,對高危人群進行針對性的腫瘤篩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還有不少市民對癌症有一種恐懼心理,對癌症篩查也抱有抵觸情緒。其實癌症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這麼可怕,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般都能取得比較好的療效,這也是我們倡導高危人群要重視癌症篩查的原因。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