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葯擴冠脈,降血脂、抗血栓、抗氧化、保內皮,增加心肌供血供氧
冠心病心絞痛,是由於冠脈血流灌注不足,不能滿足心肌的代謝要求而產生的心肌缺血缺氧反應。中醫學認為冠心病的發生機製為瘀血內阻,血行不暢,心胸痹阻,脈絡不通所致。通脈養心丸、燈盞生脈膠囊等在這方面表現優異。
通脈養心丸通脈養心丸,是在東漢名醫張仲景經典名方《炙甘草湯》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中成藥製劑,由地黃、雞血藤、麥冬、制何首烏、阿膠、五味子、甘草、党參、醋龜甲、桂枝、大棗組成。具有益氣養陰、通脈止痛的功效,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及心律不齊之氣陰兩虛證,症見胸痛、胸悶、心悸、氣短、脈結代。
方中重用地黃,滋養陰血,為君葯;麥冬清心潤肺,甘草補中益氣,党參補脾益氣,共為臣葯;大棗干溫、補脾養血,阿膠滋腎養血,制何首烏填精益髓,五味子酸干斂陰、滋腎陰、益肺氣,醋龜甲養血安神,共為佐葯;桂枝辛溫通陽,雞血藤補血活血,共為使葯;全方共湊益氣養陰、活血化瘀、通脈止痛的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通脈養心丸能有效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舒張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保護血管內皮功能。通脈養心丸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能有效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縮短心絞痛持續時間,並提高臨床總有效率。也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及XX血分數,提示通脈養心丸能清除氧自由基、擴張冠狀動脈,從而改善心肌肥厚。
臨床研究顯示,通脈養心丸能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一氧化氮(NO)的生成,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血管內皮生長因子、NO是由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可調節血管張力及通透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可促進心肌內血管生成,改善缺血心肌再灌注,促進側支循環形成,從而緩解心絞痛。NO是血管分泌的重要舒張因子,能抑制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聚集,對抗內皮素-1等縮血管物質;同時還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降低氧自由基及減少血管平滑肌細胞的異常增生,從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燈盞生脈膠囊燈盞生脈膠囊,由燈盞細辛、人蔘、五味子、麥冬組成,有益氣養陰,活血健腦的功效。用於氣陰兩虛,瘀阻腦絡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風後遺症,症見痴呆,健忘,手足麻木證,冠心病心絞痛,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見上述證候者。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含有燈盞花乙素、咖啡酸酯、芹菜素、高黃芹菜素等黃酮類化合物以及人蔘皂苷、五味子素等成分。可改善微循環,增強心腦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縮小梗死面積;有效調節血脂,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變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纖溶活性,預防血栓形成;並可清除氧自由基,對抗脂質過氧化和缺血再灌注損傷。
對於冠心病來說,燈盞生脈膠囊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纖維蛋白、血液黏度和血脂水平,而阻止粥樣硬化斑塊發生髮展。同時通過抑制血漿內皮素過量釋放,提高血漿降鈣素基因相關肽濃度,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和促進其損傷的修復,緩解冠脈痙攣,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液灌注,減少心肌耗氧及提高心肌對缺血性損傷的耐受力,對冠心病心絞痛有較好的療效。
它不僅可以使臨床癥狀及體徵得到較為良好的改善,如減少心絞痛發作的次數,縮短持續的時間,減輕疼痛的程度等;而且使一些客觀的理化檢查指標得到相應良好的改善,如心電圖ST-T較服藥前有較為明顯的改善,硝酸甘油的使用量較前有一定量的降低,血液流變學等指標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基礎治療上輔以燈盞生脈膠囊長期治療,可以降低新發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發生,且患者耐受良好,可以作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長期的治療和預防用藥。
總之,通脈養心丸、燈盞生脈膠囊均適用於氣陰兩虛證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氣虛則血瘀,陰虛則火旺,患者總體表現為:胸痛以胸悶隱痛、遇勞則甚為特點,症見氣短口乾,心悸倦怠,眩暈失眠,自汗盜汗。舌胖嫩紅少津,脈細弱無力。二者均以益氣養陰,活血通絡為主,可根據實際情況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