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及配伍媒介選擇
抗生素的配藥:我的上級醫師總是說抗生素一般都用鹽水配液,如果用5%葡萄糖配製療效會減低。(當然除了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一般都用糖水配製之外)。不知道他在哪裡看到這個結論的,也不知道有沒有道理。但是我在何權瀛教授主編的《呼吸疾病診斷治療指南》的肺炎治療P66中常用抗生素的藥物劑量中只是說「溶劑250ml+藥物,靜滴」,並沒有強調使用鹽水配製啊?!
關於這個問題,曾有討論,例如:
抗生素配液 時為什麼大多用鹽配,而不用糖?
以青黴素類為例,它們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較為穩定,酸性或鹼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應用時最好用注XX用水或等滲氯化鈉注XX液溶解青黴素類。溶於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黴素類在鹼性溶液中分解極快。因此,嚴禁將鹼性藥液(碳酸氫鈉、氨茶鹼等)與其配伍。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在鹼性條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條件下可增強10多倍,故建議選鹽做溶媒
葡萄糖溶液在製備時為了滅菌,其pH值偏低,在輸入過程中可激活凝血系統,使體內處於高凝狀態,對於有凝血傾向的患者應用時要注意。
青黴素具有抗原表位,本身無免疫原性,但其降解產物青黴噻唑醛酸或青黴烯酸,與體內組織蛋白共價結合后,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IgE 抗體,使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致敏。青黴素在弱鹼性中易形成青黴烯酸,因此使用青黴素時應臨用前配製,放置兩小時后不宜使用,生理鹽水量不宜過多,特別是小兒,滴速慢,輸液時間長。
大環內酯類用鹽溶解 不知是否實際操作過 好象紅黴素在鹽水中不溶解 或析出結晶 所以臨床上習慣用糖溶解 類推 次類葯都習慣用糖溶解 我記得有一本2005年出版的藥品使用手冊,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出的,厚達1000多頁,包含藥物藥理及藥品說明書等內容,尤其是介紹了藥物化學名稱及所有的商用名及各種劑型,說明書部分還有國外用量,應該是內容齊全且權威的!售價200元。
另外,不知大家對「等滲」液體如何理解?我的印象中,5%G-S和生理鹽水在體外都和血漿滲透壓相等的,而到體內后5%G-S代謝后沒有滲透壓,生理鹽水仍是和血漿滲透壓接近的,因而這兩種液體中的「等滲」應是生理鹽水。小兒科,使用各種不同張力的液體,(所謂的「張力」,和滲透壓應是差不多的),G-S根本不算張力的。然而,我們這兒醫生護士都把5%G-S 稱為「等滲」,生理鹽水根本不是等滲?! 各位同仁如何認為呢? 糖水不算張力是因為它輸入體內後會代謝
我在讀書的時候,就做過這樣的實驗,把某種青黴素類的藥物,依照臨床使用的濃度溶解在5%GS、NS、10%GS中,有時還溶解在5%GNS或復方NS中,然後隔一段時間測一下藥物的濃度,看看藥物降解了多少。從實驗結果看,藥物在5%GS、NS中是比較穩定的,而在10%GS或其它溶媒中降解的比較多一些。象這樣的實驗,條件要求不高,論文也很容易發表,做的人也比較多,但都有一個通病,實驗比較粗糙,一般都沒有考慮藥物的降解物是些什麼東西,當降解物的濃度大於多少時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以及溫度對藥物穩定性的影響等內容。對於醫生來說,只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採用藥品說明書所提示的溶媒,就應該沒有問題。 說明書上所標明了的溶媒,一般都是通過實驗證明了的,藥物在其中比較穩定的溶媒,可以放心選用,如果未標明特定的溶媒,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藥物比較穩定,一般的溶媒都可以選用,第二種可能就是還沒人做該藥物在溶媒中的穩定性實驗
大家推薦一本書 u0026lt;2005年 MCDEX 藥物臨床信息參考u0026gt; 是由四川美康醫藥軟體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編著,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監製,厚達1502頁,售價198元. 該書信息全面 權威
我們的話題可以擴展到藥物配伍上。我在臨床上遇到哮喘的病人,如果用糖稀釋氨茶鹼,能不能再加胰島素啊,
糖尿病病人靜滴5%GNS500ml,對血糖影響真的很大嗎,如果是,有些情況很難辦啊,如糖+大環內酯能再加胰島素嗎?
不宜用氯化鈉注XX液為溶媒的藥物
兩性霉素B、兩性霉素B脂質體 pH不能u0026lt;4.25,否則形成沉澱
甲磺酸培氟沙星 產生沉澱。甲磺酸培氟沙星pH3.5~4.5,生理鹽水pH4.5~7.0,兩者配伍時pH值發生變化,甲磺酸培氟沙星會形成遊離培氟沙星,在水中溶解度變小,產生結晶。因此不宜配伍。
乳酸紅黴素 產生沉澱 奧沙利鉑 不能與氯化物(包括各種濃度的氯化物溶液)或其它藥物配伍。
洛鉑 氯化鈉可使本葯降解。
氟羅沙星 與氯化鈉或含氯離子的溶液屬配伍禁忌。氟羅沙星注XX液是利用氟羅沙星結構中既有酸性基團,又有鹼性基團,能與氨基酸生成可溶性鹽而製成的,在電解質溶液中因同離子效應而使溶解度減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時間內凝聚而生成沉澱。
曲伐沙星 不得使用0.9%氯化鈉注XX液稀釋本葯,可能形成一種阿拉曲伐沙星的鹽酸鹽而發生沉澱,可用5%葡萄糖溶液、0.2%、0.45%氯化鈉注XX液來稀釋本葯。
胺碘酮 使用稀釋液時只能用5%葡萄糖溶液,禁用生理鹽水稀釋。
去甲腎上腺素 本葯宜用5%葡萄糖注XX液或5%葡萄糖氯化鈉注XX液稀釋,而不宜用氯化鈉注XX液稀釋。
多烯磷脂酰膽鹼 嚴禁用電解質溶液稀釋。
甘露醇 避免與無機鹽類藥物(如氯化鈉、氯化鉀等)配伍,以免引起甘露醇結晶析出。
促皮質素 不宜與中性及偏鹼性的注XX液配伍,如氯化鈉、谷氨酸鈉、氨茶鹼等,以免產生混濁。(急性痛風發作,本葯40-80U稀釋于生理鹽水250-500ml中靜脈滴注。)
硫酸普拉睾酮 不可用生理鹽水溶解,可產生混濁。 泰能一瓶含0.5克亞胺培南,0.5克西司他丁。有效成分為亞胺培南。
協和王愛霞教授講課:比較了靜注,100ml,500ml,還是100ml藥效曲線下面積大,建議.β—內酰胺類用100ml溶
在我的病房對於鹽水的攝入在很多情況下是受到限制的,這時候往往需要將抗生素中的鹽水換成糖水,而對於那些沒有特殊限定的抗生素在更換后沒有觀察到大的療效差別,不知在觀察療效上是否有更直接的評價指標;
其次,對於時間依賴型抗生素延長給葯時間是提倡的,直接靜推是否不利於維持血葯濃度大於最低抑菌濃度的時間,如果患者需要限液,我們往往會使用微量泵持續泵入,可以用較少的溶媒,但時間會維持2小時,不知各位在這方面如何做的。
先將紅黴素在糖中溶解,在加入鹽中就不析出結晶。感興趣的可看一下現在的紅黴素說明書。我試驗過
在此,我只想說一下加抗生素液體用量的問題。我認為,在允許的濃度範圍內所用液體量小一些有益。原因:用液量小可以迅速將葯給入體內,減少藥物溶解后因氧化等減效。還可以減少因用液量大給葯時間長肝臟更多的清除作用降低體內藥物濃度。總之,用液量小,可以使藥物迅速XX機體,迅速達到藥物所能達到的最高血葯濃度,發揮抗菌作用。藥物的抗菌作用與血葯濃度密切相關。
青黴素需要縮短給葯間隔,多次給葯」。對於此類葯,因為藥物穩定性的問題延長滴注時間還未達成廣泛認同。一般 100ml溶液,30min內滴完。
2.在國外,很多抗菌葯都不用做皮試,而我們的質量誰又敢保證輸液泵長時間維持滴注,藥性不會發生變化呢。
3.青黴素一開始滴注可以快速達到負荷劑量,隨後控制滴注速度」一句有誤,因為濃度依賴性的藥物,如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可以一次給與高劑量,而時間依賴性的藥物血葯濃度高於MIC的時間越長越好,所以多次給葯。